玩印章需要獨特的文化底蘊 “慢熱”收藏 |
發(fā)布日期:10-04-27 08:26:12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 |
“相比書畫、瓷器和青銅器,印章收藏確實屬于小眾收藏,而且是小眾收藏中很小的一支。”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印章收藏在本質上屬于文人收藏。其本身具有很高的學術和文物價值。再加上現在不被太多人關注,機會反而更多。 小眾收藏中的“小眾” 在國內,印章收藏以北京、西安、江浙一帶為多,深圳則頗為少見,究其原因則于城市歷史有關。據郭學雷介紹,河南、陜西等文物大省資源豐富,各大博物館館藏也相對豐富,秦漢時期的各類官印、私印大都藏于館內和民間藏家手中。明清皇帝玉璽和御用私章則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盡管印章歷史悠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印章收藏僅局限于對篆刻藝術和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在小范圍內玩賞。 雖然屬于小眾收藏,但印章收藏還是有系統分支的。劉東說,一類是秦漢官印、私印的收藏,這類印章都比較小,最大也不過方寸之間,但藝術價值極高,學習篆刻無不從此入手;另一類為宋遼金元明清官印的收藏,這類多是九疊篆,在過去的篆刻藝術書籍中,這類印章并不看好。但從文史角度來看,此類印章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還有一類大體系是明清流派印的收藏,明代以前印章都是刻在青銅、金、銀、玉等材質上的,這些材料硬度很高,非專業(yè)人士無法勝任。自從明代文彭發(fā)現青田石可以刻印以來,刻印就不再是匠人的專利了。明清之際文人握刀刻印蔚然成風,于詩書畫之外再添一印,一時之間篆刻流派紛呈,浙派、皖派、西泠八家等即是如此。 印章屬“慢熱”收藏 近年來,不少人開始關注印章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底蘊,再加上印章也是辨別書畫真?zhèn)蔚囊粋重要手段,印章收藏開始“轉熱”。尤其是2006年中國嘉德首開古代印章拍賣和杭州西泠印社拍賣行推出明清流派印拍賣以來,印章的收藏日趨紅火,參與者也越來越多。 與此相同的是,拍賣會上不斷爆出的高價印章。在2007年嘉德拍賣上,一方武猛都尉銀質官印一萬起拍,一直加到16.2萬元落槌,同場的另外一方奉車都尉銅質鎏金印更是一路拍到19萬元。而在西泠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張大千象牙用印“瀟湘畫樓”以99萬元成交。在西泠拍賣2008年春拍印章專場中,一方田黃凍雙鳳鈕閑章,更是以431.2萬元成交。 不過,劉東卻認為,這些印章能以高價成交主要是由于獨特的印文內容和材質本身的貴重性。實際上,印章屬于“慢熱”收藏。印章收藏目前處于“價值洼地”,一方普通秦漢私印,價格大約二三千元,好一點的也就幾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