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銀元局鑄造過哪些錢幣 |
發(fā)布日期:12-12-18 10:00:2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現(xiàn)代快報 作者:鄭文靜 |
與正面對應的英文。
“第一年鑄造的這些"龍洋",并沒有標注年份,收藏界通常稱為"老江南"或"江南老龍"。第二年開始鑄造的"龍洋"在正面加上了干支紀年,錢幣收藏界通常稱為"新江南"。江南省也就成了我國在銀幣鑄造上攜干支紀年系列最早的省份! 鄭濤告訴記者。但鄭濤同時提醒記者,其實在當時并沒有江南省,那么銀元上的“江南省造”幾個字究竟從何而來? 原來,江南省設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寧(今南京),康熙年間被分為安徽、江蘇兩省,此后也未復設。后來由于江蘇資源富庶,清廷就在南京和蘇州各設一個造幣機構。蘇州的銀幣已經(jīng)冠上了“江蘇省造”的字樣,為了區(qū)別鑄造地,南京的造幣廠就使用了“江南省造”的字樣。 “壹圓”銀幣 悲催:沒來得及發(fā)行,就遇上了辛亥革命 南京的“龍洋”鑄造很順利,但誰知道在第三年出了變故。 由于當時全國有十多個省區(qū)設廠鑄造銀元,各自為政,所鑄銀元成色、重量不一,且互相抵制,謀取暴利。所以清廷下令除廣東湖北兩局外,其余全部裁撤。兩江總督劉坤一趕緊上表奏折,陳述該廠“確著成效”,這才得以保存。 為了杜絕再次出現(xiàn)這樣的危機,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先后進行了十次整頓,還聘請了外國化學專家霍氏到廠擔任配合成色教習,并在銀元上鑄上“HAH”(霍氏英文姓名縮寫)戳記,以取信中外。 1911年,清廷想要進行“廢兩改元”的改革,廢除銀兩,在流通中統(tǒng)一使用銀元。5月,天津造幣總廠派遣藝士張葆亨、紀鐘淇、王國弼和英國化驗師華振來到南京分廠籌備“壹圓”大清銀幣的鑄造。這是我國第一套以“圓”為單位的計值幣。 鄭濤告訴記者:“以前生產(chǎn)的"龍洋"銀元上是不標注面值的,只是按照以往的習慣計重區(qū)分,一般默認7錢2分的為一元,3錢6分的是半元,1錢4分4厘的是兩毛,7分2厘的是一毛。但這套大清銀幣不一樣,它不標重了,而是在正面標注上面值"壹圓"?上У氖牵痪眯梁ジ锩l(fā),這套銀幣沒能通過官方渠道發(fā)行,而是被撥作了軍餉,后來又大多被熔鑄成新幣,所以存世的很少! 銅元 實用:當時的一塊銅元,相當于如今的2塊錢 說起清末民國的錢,我們常提銀元,其實還有銅元。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就生產(chǎn)過大量的銅元,而且生產(chǎn)了好些年。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開始鑄造銅元。由于獲利頗豐,第二年10月添購了鑄機5臺,每日可鑄銅元28萬枚,每月可鑄700多萬枚。 為什么會鑄造如此多的銅元呢?為什么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