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爭輝”的紹興元寶折二錢 |
發(fā)布日期:10-08-15 10:42:25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六石四斗 |
1127年,北宋徽宗趙佶之子、欽宗趙桓之弟趙構(gòu)(1107–1187年)在河南省商丘(舊稱南京應(yīng)天府)即位(1127–1162年),改靖康年為建炎年,成為史稱南宋(1127–1279年)的第一代皇帝。高宗即位后奔奔波波,最終在浙江杭州(舊稱臨安)立足定都。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遜位養(yǎng)子趙眘(宋孝宗),于1187 年(淳熙十四年)病世。 高宗在位期間,政治上懦弱無能,政務(wù)上疏于治理,一心迷醉書法藝術(shù),且將書法藝術(shù)運用到錢文上。其“橫細直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掃”的宋體字,卻為后世書法界留下不可多得的藍本,影響深遠,如今的“仿宋體”,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宋高宗鑄有建炎、紹興二種年號錢,其中小平錢因當(dāng)時宋金戰(zhàn)亂,銅材缺乏,所鑄數(shù)量極為有限,至今傳世稀少。 1131年,宋高宗頒詔將建炎年改為紹興元年,八月開爐鑄紹興元寶銅錢,計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有篆、楷二體,其中折二銅錢背有星、月紋。 紹興元寶折二銅錢背上的星、月紋,都是上“月”下“星”與錢的穿口中央成一垂直線。但此枚銅錢(見圖)的穿下“星”卻運行到穿上“月”的右側(cè),與“月”并排一起,猶如在農(nóng)歷月初之夜,星與彎月爭輝,相映成趣。 該枚紹興元寶折二出譜錢,錢文篆書旋讀,直徑30毫米、厚1.5毫米、重6.2克。從錢體剩余的銹結(jié)及錢體顏色分析,該錢應(yīng)出土于南方濕坑,原綠銹板結(jié),后人為使用酸液浸泡除銹,慶幸沒有傷及錢體。 在錢譜、錢志上,至今未發(fā)現(xiàn)紹興元寶折二銅錢背星月相鄰的圖譜或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