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錢子鑄 |
發(fā)布日期:10-01-08 08:47:56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殷國清 |
明代光宗泰昌帝因其在位僅數(shù)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于天啟元年補鑄了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厘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厘米的小錢。 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只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幣主要用于軍需,軍隊的鑄錢爐只保留西北三鎮(zhèn),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幣中心,分別為兩京及四川地區(qū),但天啟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發(fā)生,地方錢局大量出現(xiàn),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錢背文大量地出現(xiàn)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此種情況僅萬歷時期出現(xiàn)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幣制式的復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 天啟年間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繼續(xù)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鑄造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shù),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tǒ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疤靻⑼▽殹背蹊T為小平錢,后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并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后來由于官鑄過于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 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歷錢復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疤靻⑼▽殹毙∑藉X不僅背文多,其他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復雜多變!疤靻⑼▽殹碑斒X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