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給:
(1)金礦開采:
a.全世界近幾年每年金礦開采量約2500噸左右,每年產量變動平穩(wěn).
b.全球已探明未開采的黃金儲量約7萬噸.只可供開采25年.
c.南非,美國等主要產金國產量下降, 勘探大型金礦可能小
d.開采一大型金礦正常程序一般需要7-10年時間.
e.1980年后長期跌勢中,開采投入支出不斷減少
對價格的影響:金礦開采受本身行業(yè)特性限制,對價格的敏感度低,價格的大幅上漲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反映到產量增加。
例子:1979-1980年金價爆漲,最高至850美元,但金礦開采量直到1981年都無重大改變,到了1983年才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世界黃金生產的歷史與現(xiàn)狀: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全局來看,19世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世紀。在19世紀之前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到19世紀黃金生產躍上了新臺階,100年期間生產的黃金達到了1.15萬噸,是18世紀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間就生產了1萬噸。
進入20世紀后,總得來說,世界上黃金的生產總體呈上升趨勢,分別出現(xiàn)過幾次產量大增的現(xiàn)象。在1900年世界黃金產量每年300噸,在20世紀早期最高年份產量達到每年700噸、3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達到每年1300噸、6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產量接近1500噸,80年代世界黃金年產量突破2000噸,20世紀90年代至今產量總體還在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黃金產量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21世紀以來世界黃金產量平均穩(wěn)定在2600噸左右。
目前,雖然一些國家的黃金產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亞、秘魯、印尼黃金產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國等黃金生產大國的黃金產量在下降。另外,由于金礦產業(yè)投資周期長、開采成本高。從歷史數(shù)據看,全球礦產金數(shù)量不可能快速增長。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年世界黃金產量不會變化很大,依然比較穩(wěn)定。
據科學家推斷,地殼中的黃金資源大約有60萬億噸,人均1萬多噸。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現(xiàn)查明的黃金資源量僅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截止2005年,人類采掘出的黃金不過12.5萬噸,約占總儲量的六億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
地球上的黃金分布很不均勻,雖然,目前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但是各國產黃金產量差異很大,各地產量卻頗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產金國依次為: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中中國黃金產量近年來一直處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亞及美國產量分別占到世界總產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國的產金量也達到8.6%。 目前,世界每年礦產黃金2600噸左右,但是能達到目前這個產量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不斷探索和努力的結果。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全局來看,19世紀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世紀。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由于19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fā)現(xiàn),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后半葉的50年里,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
19世紀開創(chuàng)黃金生產新紀元的是俄國在18世紀中期烏拉爾山東坡巖金礦的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使俄國采金業(yè)開始復蘇,不過當時產量不很高,40年后僅生產了2.6噸黃金,但這使沙皇看到了希望,從而加強了金礦資源勘探工作,在這之后的70年里,俄國又發(fā)現(xiàn)并開采了許多金礦,到1840年俄國的黃金年產量已經達到43.5噸,到1847年俄國黃金年產量占全世界年總產量的60%。但是俄國人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同以后人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所取得的收獲相比卻有些相形見絀了。
1848年美國加州發(fā)現(xiàn)了黃金,很快就有數(shù)千人匯集在此處尋找金礦,第一年就生產了25萬美元的黃金,第二年就增加了40倍,之后黃金產量逐年提高,到了1852年產量達到77噸,1853年達到93噸。
美國發(fā)現(xiàn)黃金3年后的1851年,在澳大利亞也發(fā)現(xiàn)了黃金,澳大利亞黃金產量也開始快速提高,1852年澳大利亞產金26.4噸,1853年年產金達到70噸。
之后是南非在1886年發(fā)現(xiàn)黃金,1887年南非的黃金產量僅有1.2噸,5年后增加了25倍,達到30噸,1898年達到120噸,居世界第一。一直到現(xiàn)在,南非總計生產了數(shù)千年來全世界礦產黃金總量的40%。
趕上19世紀黃金生產力大發(fā)展末班車的是加拿大。1896年兩個探金者亨德森和卡馬克在捕撈大馬哈魚時,在克朗代克發(fā)現(xiàn)了黃金,從而誕生了一個新城市——道森市,這一地區(qū)的黃金一直開采到1966年。
總結19世紀世界黃金生產歷史,可以看出:18世紀的100年間全世界共生產黃金不足200噸,到19世紀黃金生產躍上了新臺階,100年期間生產的黃金達到了1.15萬噸,是18世紀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間就生產了1萬噸,也就是說,19世紀后50年平均每年全世界產金200噸。
進入20世紀后,總得來說,世界上黃金的生產總體呈上升趨勢,分別出現(xiàn)過幾次產量大增的現(xiàn)象。在1900年世界黃金產量每年300噸,在20世紀早期最高年份產量達到每年700噸、3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達到每年1300噸、6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產量接近1500噸,80年代世界黃金年產量突破2000噸,20世紀90年代至今產量總體還在增長。
19世紀形成的世界黃金生產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續(xù)至今,19世紀形成的產金大國目前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產出國。自1980年以來,南非的產金量呈穩(wěn)步下降趨勢,尤其90年代以后,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產金量仍居世界各國第一位;美國的產金量一直處于不斷增長狀態(tài),特別是自80年代后期起,已躍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亞的產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產金量趨于穩(wěn)定,變化不大。目前全球主要產金國有: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不過,百年來世界黃金生產格局也有一些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美國、非洲黃金產量下降的同時,南美的秘魯、阿根廷以及東南亞的黃金產量在顯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黃金產量已占到全球的14%。
目前,雖然一些國家的黃金產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亞、秘魯、印尼的黃金產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國等黃金生產大國的黃金產量卻在下降,特別是南非,其2005年的產量下降了15%,僅為300噸左右,這將使得全球的黃金產量難有提高。另外,由于金礦產業(yè)投資周期長、開采成本高,如果在一個地方勘探出黃金,按照正常的程序需要7-10年才能生產出黃金來,因為光地質探礦就需要2~3年,然后再做工程,開采礦石,再冶煉,最快也要4~5年。從歷史數(shù)據看,全球礦產金數(shù)量不可能快速增長,未來幾年世界黃金產量不會變化很大,依然會比較穩(wěn)定。
(2)央行售金:
a.央行持有黃金比例約為19%,歐洲央行一直拋售黃金.
b.《華盛頓協(xié)議》規(guī)定2004年9月起,5年內每年售金限500噸
c.中國,日本等央行黃金儲備比例僅約1%.
d.銀行向央行拆借黃金,金商套期對沖
對價格的影響:央行售金對金價的影響最大最直接,是1980以后金價大熊市一大原因.
例子: 在蘇聯(lián)解體前的十多年中,作為世界第二大黃金出產國的“蘇聯(lián)賣金”傳聞,對下降的金價發(fā)揮了巨大作用,而前蘇聯(lián)也經常在農業(yè)收成不佳的年度中,拋售黃金換取外匯.
注1:本表格于2006年6月7日更新,報告可以得到的最新資料。數(shù)據來自2006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金融統(tǒng)計數(shù)字及其它可得到的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shù)據有兩個月的延時,所以大多數(shù)數(shù)據是2006年4月的,部分為3月份或更早的。最近6個月內未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的不列在表內。
注2:黃金占儲備百分數(shù)是依據世界黃金協(xié)會的計算。金價按4月底的每盎司644.00美元計算(每噸按照32151盎司計算)。
各國中央銀行在市場上拋售黃金是黃金的供給來源之一。盡管各國央行儲備黃金總量巨大,但除了CBGA簽約國,其他央行每年售金量極少。CBGA售金量透明、有計劃,成為黃金市場穩(wěn)定的供應源。
央行售金協(xié)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CBGA)是1999年9月27日歐洲11個國家央行加上歐盟央行聯(lián)合簽署的一個協(xié)定。當時由于金價處于歷史低谷,而各個歐洲央行為了解決財政赤字紛紛拋售庫存的黃金,為了避免無節(jié)制的拋售將金價徹底打垮,這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此后的5年中,簽約國每年只允許拋售400噸黃金。
5年后的2004年的9月27日,央行售金協(xié)定第二期(CBGA2)被續(xù)簽,又有兩個歐洲國家加入協(xié)議,而且考慮到當時金價復蘇,因此每年限售數(shù)量被提高為500噸。從協(xié)議簽署后各國央行售金的實際情況來看,如下圖,央行們基本上完成并略微超過售金限額。但2006年卻大為不同,歐洲央行在06年售金量僅為393噸,遠低于500噸的限額。究其原因,是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來金價大幅飚升,黃金儲備的價值日漸受到央行的關注。
(3)再生金:
a.變動平穩(wěn),有平抑金價波動之作用
b.2005年僅增加1.5%,為861噸
c.投資者對金價漲跌的預期對再生金的影響較大
對價格的影響:金價漲跌成正相關聯(lián)系
例子1:1980年金價升至歷史高位850美元,當年再生金量也為1980年前的歷史最高記錄482噸,而當年全球的總產量僅為1340噸.
例子2:韓國政府在1997-1998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鼓勵國民以黃金換取國債,吸納了300噸的黃金用以維持該國貨幣的穩(wěn)定.
簡析:再生金,黃金的還原重用,相比新產天然黃金增長的有限性和央行售金的政策性,再生金的供應更具有彈性。
通常人們認為,金價對再生金的供應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金價顯著波蕩時,供應量會大起大落。 金價確實是影響再生金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單純的價格因素并不足以引發(fā)再生金的變化,因為再生金主要來自舊首飾、報廢的電腦零件與電子設備、假牙以及其它各式各樣的黃金制品,沒有緊急需要人們不必將這些有實用價值的黃金變現(xiàn)。再生金的供應量往往受金價和其它因素共同影響,其中對金價變動的預期對再生金供給意義重大,當人們預期金價仍會繼續(xù)上漲時,即使金價已經處于相當高的位置,人們也不會立刻拋售再生金,而是希望在更好的價位拋售。而如果人們預期金價將會下跌,則會選擇立即拋售。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經濟周期,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再生金市場供求增加。這時,最先受到經濟衰退影響,現(xiàn)金流出現(xiàn)問題的個人和機構會套現(xiàn)存有的、不能作為直接支付手段的黃金,形成再生金的供給。與此同時,對未來經濟前景不確定的理性預期,使人們不會繼續(xù)在股票等風險較大的證券上投入資金而投資風險小的產品。另外,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會調低利率,這時將資金存入銀行或購買債券的低風險投資策略只是為保值而已,如果遇到通貨膨脹,實際價值還會下降。相比之下,黃金的內在穩(wěn)定性,它不像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受發(fā)行該紙幣政府的信用和償付能力的影響,是最可靠的保值手段,這使有剩余資金的人更愿意持有黃金。而在經濟增長階段,一方面,人們不需要急著將手中的再生金套現(xiàn);另一方面,黃金和其它投資工具相比,既不會生息也不會分紅,人們對黃金投資的熱情就會降低,這使再生金的供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