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屆“亞運會”對比 |
3款“亞運會”金銀幣,有兩款主辦于國內,一北一南,北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南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北南“亞運會”同樣分為兩組,也同樣分兩年發(fā)行,前后相隔正好20年。北南不同的“亞運會”,也有北南不同的色彩——
陣容方面,北“亞運會”排場豪華,南“亞運會”簡潔凝練。前者兩組,均1金4銀大規(guī)模,兩組加在一起,2金8銀共10枚;后者每組1金1銀,總共2金2銀全4枚,只有前者的2/5。北“亞運會”與南“亞運會”,相隔20年,待遇卻大相徑庭,不解其意。好在南“亞運會”4枚都均為彩色印制,多少挽回了一些顏面。 取材方面,北“亞運會”面面俱到,南“亞運會”言簡意賅。“第11屆亞運會”以亞運會場館為正面圖案主圖,包括國家奧林匹克中心游泳館、木樨園光彩體育館、木樨園光彩體育館等,共6處。背面圖案以枚為獨立單元,分別展現了足球、羽毛球、自行車、乒乓球、跳高等10個比賽項目的風采!暗16屆亞洲運動會”在不多的篇幅中,以簡約筆觸,展示了會徽、吉祥物“樂洋洋”、廣州亞運城綜合體育館以及短跑、跳水、排球、足球等6個運動項目的造型。 設計方面,北“亞運會”本分實在,南“亞運會”秀麗溫婉。相比之下,“第11屆亞運會”的設計、雕刻,以寫實手法為主,無論是建筑還是運動員造型,都缺少應有的變化,雖然有準確的“像”,但也僅僅是“像”而已。之中雖也佐以簡單線條與北京風景輪廓,但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視覺效果;“第16屆亞洲運動會”由運用了更多的錢幣藝術語匯,包括設計,包括雕刻,都有許多大膽的突破。正、背面5幅圖案,無論金銀,整體設計都柔美而嫵媚,流暢而飄逸。尤其是色彩在幣面的運用,突破了傳統貴金屬幣的定義。 相隔20年,南“亞運會”金幣發(fā)行量,由南“亞運會”10000枚升至30000枚,銀幣則20000枚升至60000枚。以量取勝,這也是“第16屆亞洲運動會”成功策略之一。 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