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系列的紋飾及運用賞析之三:商代婦好偶方彝與商晚期鳳鳥紋 |
發(fā)布日期:13-07-08 12:35:5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 作者:甄永紅 |
彝,中國古代盛酒的器皿,后演變?yōu)槎Y器。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系列的一公斤紀念銀幣,以商代婦好偶方彝為主題,以婦好偶方彝上的鳳鳥紋為裝飾紋樣,幣面上內(nèi)容紛呈,似乎傳來陣陣遙遙的“酒香”。
婦好偶方彝鑄于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小屯5號墓出土。器物高60厘米,長88.2厘米,重71公斤。長邊口中間有獸頭,兩側(cè)飾鳥紋,腹飾大獸面,兩側(cè)龍鳥各一,圈足四龍。短邊鑄突出象頭,兩側(cè)飾鳥,腹飾大獸面,圈足飾龍紋。四阿式蓋的長邊,中部飾獸面紋,兩側(cè)鳳鳥紋, 短邊飾龍紋, 底內(nèi)中部有銘文二字。
這尊青銅器上紋飾繁多,選擇鳳鳥紋也是大有深意。“鳳,神鳥也”,在古代的傳說中,鳳為群鳥之長,是羽蟲中最美者,飛時百鳥隨之,尊為百鳥之王。商代早中期青銅器上,鳳鳥紋不多見。從商代末期,正是婦好偶方彝鑄造的時代,鳳鳥紋多了起來,具有雞首睜眼閉嘴、 長冠卷尾、昂首凝視、嚴謹規(guī)范的基本特點,顯出靜中欲動的氣勢,風格簡潔古樸,顯出嚴正威儀的裝飾風采。
一公斤銀幣上的鳳鳥紋是鳳鳥紋中比較常見的垂尾式,長喙鳥紋,體軀是鳥,呈軸面對稱,羽飾和鳥冠華麗,形似甲骨文中風字的構(gòu)形。雖然婦好偶方彝上紋飾繁多,但鳳鳥紋出現(xiàn)在器物的腹部,占據(jù)了較大面積位置,作為方彝的主要裝飾,從而使得幣面中央的彝與幣面上的裝飾彼此相關(guān)密不可分,一來在視覺上產(chǎn)生連貫性,就像一股氣一樣,從上至下貫穿而來;二來浮雕工藝尊重了婦好偶方彝作為歷史古物的歷史滄桑感,腹部上原本華麗繁復的鳳鳥紋班駁侵蝕,視覺上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見,所以畫面下方用細密繁復的線條重新還原了商代晚期鳳鳥紋的原貌,用幾何紋雙勾線來勾畫出鳳鳥紋的高冠、豐滿的雙翅、長長的尾羽、寬大而有力的爪子等。
一公斤銀幣上,商代婦好偶方彝與商晚期鳳鳥紋的組合,產(chǎn)生了一種奇異的化學效果。尊重主題,還原歷史,并不是簡單的“搬家”式塑造,而是通過這樣一套作品激發(fā)出來源于歷史深處,受歷史文化影響的文化氣質(zhì)于當下的新生命。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青銅器題材的金銀幣,看到在造幣人的畫筆和刻刀下,青銅器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延續(xù),質(zhì)樸班駁的婦好偶方彝傾訴著歷史長卷的滄桑,而華美清晰如新的鳳鳥紋讓那個輝煌的青銅文明變得更加容易觸摸與品評,一對昂首向天的鳳鳥,在搖曳的歷史碎光里振羽高飛。 作者:甄永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