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涉山野背藥筐,花木草葉親自嘗。
醫(yī)德為重憂疾苦,綱目集合盡良方。
當前醫(yī)患矛盾不斷,血案頻發(fā),給醫(yī)患雙方和家屬都帶來了沉重災難,究其原因,首推道德缺失,然后是誠信危機。個別從醫(yī)者只看重利益,把病人當搖錢樹,西醫(yī)不憑醫(yī)術和經驗,而是靠儀器檢查,用排除法看病;中醫(yī)在開藥的時候,最常說的就是吃兩服看看,“看看”兩字何其輕率,這哪是對癥下藥,分明是拿病人做實驗!此藥治不好再換別的藥,反正吃不死人。病人花了冤枉錢,治不好病,對醫(yī)生產生不信任感,怨氣叢生,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爆發(fā)。當人們感慨“人心不古”、“良醫(yī)難覓”的時候,會不由得贊嘆起古代的有德名醫(yī)來,這其中就有撰寫《本草綱目》的明代杰出醫(yī)學家、藥學家李時珍。
李時珍被人們世代所稱贊,首先是他醫(yī)德為重的高尚人格,其次是他高超的醫(yī)術。醫(yī)德是家風,也是后天的修養(yǎng),名利拋之腦后,身心樸質無華,才能公正、公平、公道的對待病人;走萬里路,聽萬人意見,實地考察,去偽存真,才能客觀、準確、高效的診斷病情,對癥下藥。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7組)李時珍銀幣背面圖案」
為了讓后人永遠銘記這位名醫(yī),宣傳醫(yī)德為上的良好社會風氣,1990年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系列紀念幣第七組銀幣之一,便鑄刻了李時珍的形象。幣面上的李時珍,濃眉長須,衣著樸素,經常的風餐露宿,野外考察,讓他面部消瘦,眼窩深陷,十分辛苦,但他依舊專注的盯著兩手中不同的草藥,用心端詳,對比觀察,正是這種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才保證了《本草綱目》的真實性、可靠性和療效性。李時珍攜帶的背包里露出的醫(yī)書,供他隨時查閱,說明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采藥用的斧子剛剛“執(zhí)行完任務”,藥筐里裝滿了藤本、草本等藥用植物。葫蘆是醫(yī)生的招牌,但里面放的應該不是藥丸之類,而是水或酒,喝上一口,提神解渴。遠處聳立著陡峭的山峰,飄著一縷云絲,露出一截松樹枝頭,營造了險惡、荒寂的環(huán)境,越是人跡罕至之地,越是有珍貴、稀有的草藥,李時珍深知這一點,仍不顧自身安危,去探索、去實踐,看、聞之不足,還要親口嘗一嘗,力求準確無誤的記錄下來。
李時珍對待病患,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治病救人當先,不圖利益回報,受到百姓的愛戴和信任,即使有人看不好病,也不會去找他的麻煩,因為人們知道,他用心了,盡力了。
名氣不是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