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從不同題材看中國金幣的文化內涵之十九——迎春圖系列金銀幣 |
發(fā)布日期:11-10-20 15:15:4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 作者:簡熙晴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民族都把立春作為節(jié)日來過!坝骸被顒硬坏懈鎰e冬季抓緊春耕的寓意,還表現(xiàn)出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是中華民族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王安石的這首詞表現(xiàn)的就是古代百姓迎春活動的寫照。
中國金銀幣曾經(jīng)發(fā)行一套迎春圖系列金銀幣,專門表現(xiàn)迎春民俗活動。
1997年迎春金銀紀念幣5盎司金幣正背面圖案
迎春圖系列金銀幣一共發(fā)行了三組。1997年版發(fā)行了三枚金幣、三枚銀幣,分別是1/10盎司普制金幣、1/4盎司普制金幣、5盎司精制金幣和1盎司銀幣(其中又分普制和精制兩種質量標準)和5盎司精制銀幣。其正面圖案為國號、年號和喜慶宮燈,背面圖案是三位身穿喜襖的女娃歡慶鬧春的畫面,一位小心翼翼點著爆竹,一位斜著身子捂緊耳朵,還有一位高舉花燈,在她們身旁喜鵲飛舞寒梅怒放,她們緊張的神態(tài),歡快的笑臉和略帶夸張的動作,給欣賞者留下很深的印象;1998年版有1/10盎司普制金幣、1/4盎司普制金幣、5盎司精制金幣和1盎司普制銀幣、5盎司精制銀幣五個規(guī)格。正面圖案相仿,背面圖案為三位穿著馬褂,憨態(tài)可掬的古裝稚童,他們拿著精心做好的紙鳶正準備放飛。1999年版是1盎司彩色銀幣,構圖、場景與1997年基本相仿,不同的是應用了彩色移印工藝,從本色轉變?yōu)榉比A熱烈的色彩,使幣面更顯生動豐富。
迎春圖系列是一套很特殊的幣品。一盞宮燈、一樹梅花、一雙喜鵲、三位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孩童,點爆竹、放紙鳶、看宮燈,都是反映民間社會風俗寫照為內容的裝飾題材。不僅表現(xiàn)了孩童天真可愛的藝術形象,而且寄托了中國人對“春天”的美好寄托,將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內涵通過紀念幣上的“迎春圖”表現(xiàn)出來。迎春圖系列金銀幣在藝術風格上呈現(xiàn)出鮮明的中國傳統(tǒng)年畫色彩,構圖飽滿豐富,人物形象單純明快,裝飾紋樣以象征、寓意的民俗文化符號為主,造型敦厚樸實,線條冼練流暢,構成了紅火熱烈的藝術效果,將中國傳統(tǒng)的“迎春”風俗活動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欣賞著三組金銀幣,仿佛進入了一個熱烈、喜慶的民俗迎春世界,這就是錢幣藝術的魅力和力量,錢幣藝術家用自己的情感、筆墨和刻刀來牽引出我們的童年記憶,喚起人們對美好純真的向往。
盡管春節(jié)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民族節(jié)日,但我們必須要承認年味已經(jīng)越來越淡,尤其是年輕人參與的熱情與日俱減,伴隨很多人過春節(jié)的不再是爆竹紙鳶宮燈,而是電腦手機卡拉OK。“迎春”“鬧春”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搶救工作迫在眉睫。錢幣收藏是文史教化的重要工具,筆者會建議身邊的家人朋友,送給他們的孩子一套迎春圖系列金銀幣,告訴他們“迎春”的文化內涵,和他們一起走出家門點宮燈玩爆竹放紙鳶。正是有這樣一代傳一代的信息傳遞,才能不間斷培養(yǎng)我們下一代的民俗文化歸屬感,迎春圖系列金銀幣的文化內涵和發(fā)行意義應在于此。(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