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4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m.024w.cn/),謝謝!
腐敗和黑暗是宋朝歷史上的客觀存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不斷形成和深化,影響著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在有宋一代連綿不斷。由于宋代話本的出現(xiàn),楊家將、水滸故事膾炙人口,成為后人街頭巷議趣味雜談,但通過故事和戲劇的歷史細說獲取的歷史知識得來卻大有歷史偽說的嫌疑,有一定歷史常識的人都明了那是無法取代還原真正的歷史。水滸故事發(fā)生的年代正是北宋末期宋徽宗統(tǒng)治時期,荒淫無道已到罄竹難書,蔡京伙同宦豎童貫等人,時人稱之為“六賊”,上下其手,賣官鬻爵,貪腐聚斂,前后二十多年的腐朽統(tǒng)治,百姓的生活只有水深火熱四個字才能形容,北宋的政治到此已是腐朽不堪。北宋宣和初年(約在公元1119年),爆發(fā)于京東地區(qū)的宋江起義和東南地區(qū)的方臘起義震動朝野。
宋江一眾活動于今山東、河南北部及江蘇北部。水滸的108條天罡地煞,官家把他們視作混賴潑皮,統(tǒng)治者用一己之私和殘忍之厲擠壓百姓的生存空間和忍受力,將他們逼上造反之路。某種意義上就是大眾生態(tài)系統(tǒng)惡化癱瘓,“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已到窮途末路,反也死,不反仍是死,不反待如何?但是就是如此境況,也非是等閑人等做得,除非如林沖、花榮一類,心氣較一般常人為高不甘輕易斷送自己卿卿性命者!跋伱瘛彬}動雖然一時也和弄得皇帝老兒一個腦袋有兩個大,但從史書上留存不多的記載來看,最終還是日暮途窮接受招安,做了皇帝的奴才打另一群強盜去了。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令人好不扼腕太息。
民間有言:“瓦片也有翻身日”,但翻過身的瓦片畢竟還是瓦片,難逃造反者的歷史宿命和悲慘結局。民眾的悲哀也在于此,永遠逃不過勝利果實最終還會被當權者私欲的手所篡奪。即使造反成功了難道就是百姓之福嗎?中國幾千年的造反史鮮有此例,不能不說是造反者的悲哀。古來為官之道把百姓都當作了空氣,中國的事情很怪,統(tǒng)治者御外無能,鎮(zhèn)壓百姓確是內戰(zhàn)內行。就說蔣委員長當年剿共也是有淵源的,不愧是繼承了為帝之道的老祖宗的衣缽傳人,面臨中國生死存亡之千鈞一發(fā),近在咫尺的肘腋之患焉能安枕,念念不忘的仍是高喊著攘外必先安內;慈禧寧與外人勿與家奴也是這個路數(shù)。所以中國自宋以后朝代更迭,最終便宜大都是給了 “外侮”。說來也怪,估計是欺負百姓成了氣候,或也許百姓怕官已成了習慣性“便秘”,別看官軍與外侮爭戰(zhàn)雖然屢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