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一個時代的身影——寫在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發(fā)行之際 |
發(fā)布日期:12-09-10 10:08:0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 作者:胡玲燕 |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8月31日發(fā)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背面圖案分別選取了先秦夏商時期具有典型性的青銅器樣式,襯以該器物紋樣等裝飾組合設計,并刊青銅器名稱字樣及面額。背面圖案分別為商代獸面紋方鼎、夏代乳釘紋爵、商代獸面紋斝、商代獸面紋鬲、商代弦紋盉,其中鼎與鬲為食器,爵、斝、盉為酒器;其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該套紀念幣在借助寫實、精美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條件下,使各個不同的青銅器風貌得到了精細的還原,同時,還融入了當代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及鑄幣精神。因此,青銅器已經(jīng)從生活的煙火氣息脫胎到了一個在藝術眼光觀照下的精神產(chǎn)物。這正如歷史的彼時彼境,人們用他們獨特的審美、樸實的祈愿以及困惑、恐懼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一樣,它們都凝結了某種情感與情感范疇之外的東西。 青銅器,作為中國的頂級文化遺珍,其態(tài)于古樸敦實中透出雍容大氣,其神于靜穆肅然中構建瑰麗神秘,于動容處深概其文化內涵與文明積淀的博大深厚。通過它,我們找尋屬于自己的根;因為它,我們懷揣著一顆熱烈而困惑的心;最后,我們安靜傾聽,那些無聲勝有聲的歷史腳步與蔥蘢歲月。青銅器,就像某種符號,指認著一個曾經(jīng)輝煌的時代;更像某種獨特的印記,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情緒、氣息、精神、規(guī)則以及日常的喜怒哀樂。因此,青銅器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文化遺產(chǎn),它更以其獨特的形式承載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文化以及文明的變遷。此次央行發(fā)行以青銅器為題材的金銀紀念幣,在傳播青銅器文化的同時,更是顯示了一種尊重、熱愛民族文化的品格。 儀式:從“納(內)、入”與“設”說起 在古人心目(古代文獻)中,青銅器有兩種基本用途,一是“納(內)、入”,即盛裝物件;一是“設”,即陳設布列。《禮記•禮器》有言:“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笨梢哉f,“納”是青銅器第一位的功用,是人類文明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而當人們用特定的器物去盛裝食物、物品之時,人類文明范疇中的與之相關的“儀式”便慢慢應運而生。比如什么器物應該裝什么,在什么時候應該用什么來裝以及如何盛裝等等一系列的類似儀式的日?剂勘愠霈F(xiàn)了。儀式,是很多生物族群都具有的,而惟人類的儀式不僅形式繁多,而且充滿人類創(chuàng)造的智慧以及心理、精神、文明的莊嚴肅穆感,比如祭祀儀式、巫術、成人儀式等等。它可能源于人類對某種東西的偏好,也可能是源于一種原始的審美傾向,更可能是源于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對于青銅器而言,它從盛東西的器物發(fā)展到陳設,首先顯示了人類情感世界正向著愈來愈豐滿的高層次發(fā)展。其次則是一種生活儀式的變更,從作為飲食文化中的一種器物儀式轉向了一種有關美感體驗的儀式和深具宗教意味的禮器屬性。在祭祀儀式中,青銅器物的選擇是非常講究的,如《說文》中便有言:“鼎,和五味之寶器!倍υ谙惹貢r期成為眾多重要儀式的首選之物,它甚至以靜默的形式暗示并完成了某種儀式,比如鼎的多少曾經(jīng)代表著權力等級的高低。 青銅器作為諸多儀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器物的形式為我們記錄下了一個時代人們的喜好、習俗、情感以及審美能力的發(fā)展變化。通過它,我們仿佛能聞見那些歲月里的煙火氣息。 情結:由“炤物”或“象物”而來 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發(fā)展的巨大貢獻,也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jù)了一席重要而獨特之地。中國的青銅器不僅造型多樣,其銅器上的圖案造型則更多地引起了眾多青銅器研究者的注意與興趣。銅器上的圖案造型充滿圖騰意味,它們建構了一個個神秘而瑰偉的象征世界,從此,便也使幾千年的華夏子孫結下了一個不解的情結。象征,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的表達方式或表現(xiàn)策略,它具備著豐富的解讀性和解讀的抽象性等特征。當然,象征是一種人為地藝術,發(fā)生在早期人類文明中的圖騰崇拜是一種最為直接的人類情感的外射,是最早的象征藝術。中國青銅器時代,銅器上豐富的圖案造型和紋飾,不僅是一種裝飾,它構成的更是一種成熟的象征世界,是早期人類對自然、對外界情感的一種投射,即借用古代文獻所提及的“象物”、“炤物”來達到一種內心情感與外界的平衡。 那么何為“物”呢?“物者,方物、神物也。”“物”也就是人們所崇拜的神靈,或者視之為自己祖先所由來的神物,這便類似于西方所謂的“圖騰”了。記得當年傅斯年先生在其《跋陳擿君春秋公矢魚于棠說》中首次提及:“物即圖騰”,真可謂是真知灼見。而《左傳•宣公三年》中則有言:“鑄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眲t清楚地表達了制作青銅器不僅是用來盛裝和調劑犧牲等給祖先奉獻的禮物的,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象物”,也即通過銅器外表刻畫的“物”的圖像來表達先民們的情感好惡。青銅器上一般布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這些紋構成了一個個神秘的象征世界,也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tài)向文明的一種過渡。 饕餮紋在商周銅器上最為常見,如此次央行發(fā)行的青銅器金銀紀念幣圖案就有饕餮紋,如鼎、斝、鬲的獸面紋一般就是饕餮紋,其顯現(xiàn)的圖案莊嚴、凝重而神秘。饕餮紋一般以動物的面目形象出現(xiàn),具有蟲、魚、鳥、獸等動物的特征,由目紋、鼻紋、眉紋、耳紋、口紋、角紋幾個部分組成。面目結構較鮮明,一般凸顯出其兇猛強悍的特點,表達了先民們對力量的向往,同時也表現(xiàn)出先民對自然界的畏懼于惶恐。在這種圖騰中,先民的恐懼得到釋放。發(fā)展到后來,這種圖騰便成為了一種精神性的寄托和生存的保護神。青銅器的“象物”功能構成了青銅器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也正是利用這些特征,將人們引到了一個神秘的藝術世界。從饕餮紋的重組變化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它還隱約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思想的以中心統(tǒng)一四方的“和”的觀念,有一種“對立而不相抗”、“容納萬有使之規(guī)范的氣魄”。青銅器文化的這種“炤物”或“象物”在構建神秘的象征世界之時,正以一種無意識的形態(tài)滲透到人們的內心,成為華夏子孫幾千年追尋的一個身影,一個情結從此延續(xù)。 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以青銅器為題材的金銀紀念幣,這在弘揚中國悠久而卓越的青銅器文化的同時,更融入了一種現(xiàn)代中國的精神氣魄。并且,在現(xiàn)代高超的鑄幣工藝和對青銅器的完美解讀下,此組紀念幣真正是實踐了一次深層次的文化體驗,因此其作為文化與藝術層面的臻品,其價值的延伸度是無法估量的。 作者:胡玲燕 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