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具有文化附加值更具升值潛力 |
在目前情況下,投資黃金是否到了抄底時刻還不好判斷。但在實物黃金的投資中,關注其文化附加值,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 “老精稀”抗跌性強 近幾年,“老精稀”板塊的平均漲幅在十倍甚至幾十倍,激活金銀幣市場呈現(xiàn)大牛市格局。像“貴妃醉酒”金幣,重量只有1/2盎司,發(fā)行于1999年,是以梅蘭芳在京劇中的楊貴妃形象為主圖,左上角則配有梅蘭芳先生的頭像,發(fā)行量只有8000枚。當時的發(fā)行價是2700元,在2002年的市場價格也不過1萬元,到2003年的時候沖高到26000元,而目前的價格已超過了7萬元,13年漲25倍。 “老精稀”指什么?“老”是幣經歷時間長久,有一定歷史沉淀;“精”是指不論題材、工藝、制作、包裝等都是精益求精,達到一定精美度的;“稀”是從數量上來說,發(fā)行量和存世量必須是相對稀少,屬于比較珍貴及稀有的金幣品種。從目前的金銀幣市場來看,這類金銀幣的價格早已超越了其本身所含貴金屬的價格,更多的與市場供求有關。因此,金價的一時漲跌對其價格的走勢影響相對較小。 龍頭品種值得關注 2002年12月初,中國金幣總公司首次限量發(fā)行個人黃金投資產品“羊年賀歲金條”,同時掛牌回購,標志著中國個人投資黃金啟動。當時價格只有每克110元,而今天的市場價格已達每克1000元,這也大大超過了目前的單位金價。 綜觀目前市場上的實物黃金品種,發(fā)行機構眾多,央行、商業(yè)銀行及珠寶店等都推出了不同類型的品種。但不管名頭如何多樣,大致上可以劃分為兩類:投資型和紀念型。投資型的品種主要與金價掛鉤,而紀念型則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影響其價格最大的還是在于工藝、內涵、品牌等等,特別是現(xiàn)在很多機構都推出了系列板塊,像賀歲系列、重大事件系列等等,而其中系列的第一款產品,無疑是最會受到市場關注的。 投資風險切莫忽視 雖然文化附加值主導了紀念型實物黃金產品的價值,但這同時也放大了投資風險,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市場機構看中了這塊“肥肉”,以大大高于黃金的價格發(fā)行這類品種。雖然在成色上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制作工藝粗糙,加上發(fā)行過濫,實際的價值并不高。 因此,那些較欠缺經驗的收藏投資者在選擇這類產品的時候,以下因素需要考慮:首先就是發(fā)行機構。越權威的機構越值得信賴,像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幣總公司等,這些“中”字號的企業(yè),一般都會考慮到自己所在的業(yè)內地位,在推出產品的時候會比較謹慎;其次,要多去收藏市場去咨詢相關商家。紀念型實物黃金的變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