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希臘的巴克特里亞銀幣(王紀民)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7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m.024w.cn/),謝謝! 亞歷山大死后,馬其頓帝國土崩瓦解,帝國的亞洲部分落入塞琉古王朝統(tǒng)治之下。公元前250年,巴克特里亞的希臘總督宣布脫離塞琉古王朝,建立歷史上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此后王國的領地不斷擴大,南部到達印度次大陸,北部擴張到錫爾河(今哈薩克期坦境內),東至塔里木盆地西緣,西部與帕提亞(即安息)相接。公元前174年前后,希臘巴克特里王國內部發(fā)生了分裂,形成希臘巴克特里亞和印度巴克特里亞兩個希臘人統(tǒng)治的王國。內秘和分裂使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勢力大衰,領地銳減,就在王國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之際,已經(jīng)到達錫爾河北部的吐火羅等四部集團越過了錫爾河與阿姆河,結束了希臘人在巴克特里亞的統(tǒng)治,建立了被東西方文獻中所稱的大夏國。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存續(xù)120年左右(公元前250年-前135年),前后共有9位國王掌權。由于巴克特里亞地處東西南北交通要道,為適應商業(yè)貿易和流通的需要,歷代國王都打制過大量錢幣,材質有金、銀、銅三種,金、銅幣較少,絕大多數(shù)為銀幣,用希臘打壓法制造,主幣為銀幣,稱“德拉克馬”,有1德拉克馬和4德拉克馬。其特征是幣的正面是國王的頭像,背面為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或祭壇等。 數(shù)年前,筆者收集到一枚希臘巴克特里亞銀幣,外徑約為33.5毫米、最厚處5.7毫米、重20克。正面是希臘馬巴克特里亞倒數(shù)第二位國王歐克拉提德斯的右臉胸像、高浮雕呈半球形凸起狀,國王臉頰圓胖、鼻梁挺括,頭戴銅盆大帽,邊上綴花,前沿飾有五角星,后沿有飄帶,錢緣有橢圓形連珠紋;背面為希臘神話中狄奧斯庫里兄弟兩人(雙子星座)的騎馬圖案,兄弟兩人快馬笑談、親密無間。幣的上緣為希臘文ΒΑ∑ΙΛΕΩ∑ΜΕΓΑΟY,意為勝利的國王,下緣為ΕYΚΡΛΤΙΑΟY,為歐克拉提德斯國王名。在前馬的蹄下有一“W”字母,代表巴赫里造幣廠。此幣包槳栗黑色,厚實牢結,系長期在干燥的褐紅色土壤中形成的。圖文清晰,品相上佳,雖經(jīng)二千多年的埋藏,但仍無銹蝕的痕跡。漢代的白金三品中的龍幣背面也有希臘文字,由此可見中西貨幣文化的交流,通過絲綢之路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了。 這類錢幣厚是極個別專家、學者專題研究的對象,而與一般錢幣愛好者無緣。自上世紀末阿富汗戰(zhàn)爭以后,阿富汗大量文物被盔,大部被運往歐洲,部分錢幣由巴基斯坦商人攜入新疆,然后流散各地,筆者有幸集得包括貴霜銅幣、阿富汗銀幣及本幣等十余種,經(jīng)數(shù)年查閱資料,以一無所知到略有所知,今借鑒王欣等專家的論著,消化綜合整理成文,供藏友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