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丁福保,搞錢幣收藏的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編著的《古泉大辭典》和《歷代古錢圖說》,自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出版以來,多次重印,是玩錢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我迷戀于錢幣收藏時,曾跑遍附近大大小小的書店,但都沒有買到,后來央親托友從北京郵回來一套,才算滿足了心愿。印象最深的,是這兩部書對古錢級別的審定,每每遇到古錢,都有普幣易得、珍品難求的感觸。物以稀為貴是收藏界鐵的定律,普通錢幣因為多得隨處可見,便不受人們的重視。
近讀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抗戰(zhàn)時代生活史》,書中記載丁福保和陳存仁利用人們都看不上眼的普通錢幣,編制“泉品寶鑒”,從中獲利豐厚的軼事,不能不佩服丁氏眼光獨到,生財有方。
陳存仁是丁福保為編纂《古泉大辭典》聘用的工作人員!豆湃筠o典》出版以后,丁福保在錢幣收藏界名聲大振,前來請求鑒別、商購古泉的絡(luò)繹不絕。丁和陳在討論投資經(jīng)營時,覺得投資普幣有市場,將古錢幣匯集成冊,一冊在手,歷代古泉盡呈眼前,正可滿足人們求全的心理,于是便開始行動。
他們先在上海五馬路的古玩攤點收藏古錢。由丁福保出面,對經(jīng)營古錢的人說,有一位陳先生收購古錢,不論錢幣是大路貨還是珍稀品,一古腦全包,但價錢要合適。當(dāng)時銅價每斤五角二分,攤點老板只要求依銅價加倍,雙方同意后,整個攤點的古錢幣便全部售給了陳存仁。消息傳開,整個上海的經(jīng)營古錢幣的都主動找上門,將錢幣賣給他們,一共收購了幾十斤。他們又托人在北平、西安大量收購古錢。結(jié)果,古福保家中的古錢成筐成籮,數(shù)以擔(dān)計。
丁氏將收購回來的古泉,按照朝代錢名,挑出品相好的,每品選一枚,用紅絲線縫在一張一張的紅絲絨底版上,對于其中所缺的珍稀品或量少者,以翻砂法復(fù)制然后作舊,補充在古泉集中,并說明是仿品。又將若干真泉鍍上真金(鎏金幣),編入集中,再附上品名及一本詳細(xì)說明,每一古泉集共廿四大張紅絨底版,分別盛于訂制的紫檀木錦盒中,定名為“泉品寶鑒”。紫檀木錦盒面上的“泉品寶鑒”四字,用石綠填上顏色,看上去典雅高貴,讓人心動。
接下來便開始推銷。丁福保將《泉品寶鑒》在五馬路的古玩店寄售,每套定價240塊銀元。當(dāng)年上海一位小學(xué)教師的工資是每月30塊銀元,一塊銀元可兌換100個銅元,街頭挑擔(dān)子賣餛飩的,一碗才10個銅元,他們收購時每斤才一塊多,獲利的豐厚,可想而知。更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這套《泉品寶鑒》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第一批12套,三天時間就銷售一空。以后每隔兩月,就推出10套,并事先聲明,只是有限度地供應(yīng),結(jié)果每次都被全部搶購。
丁福保打算將這套“泉品寶鑒”向外國博物館推銷,陳存仁建議丁氏先向各國駐上海領(lǐng)事館贈送《古泉大辭典》一部,并向各領(lǐng)事函詢他們國內(nèi)的博物館數(shù)目及地址,計劃每一博物館也送贈一部《古泉大辭典》。于是,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分布情況及地址便馬上了解得一清二楚,丁福保向這四、五百家博物館贈送《古泉大辭典》,并附上訂單,每冊售價400塊銀元。1951年,定居香港的陳存仁游覽大英博物館時,還見到該館展出的《泉品寶鑒》。但丁福保一共售出多少套,就無人得知了。
從無人看重的普通錢幣上發(fā)現(xiàn)商機(jī),精美的商品包裝和巧妙的推銷策略,使丁福保這一筆生意賺得缽滿盆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