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郵掉價:漲跌之間有學(xué)問 |
方翔 一枚紅印花原票估價為60萬至65萬港元,但在2012年1月15日在香港的郵品拍賣會上落槌價為50萬港元。而在2011年無錫舉行的第27屆亞洲郵展上,一枚紅印花原票的落槌價還達到了68萬元人民幣。而在更早的時候,其成交價還要高。持續(xù)掉價的背后,實際上折射出的是珍郵投資的最大風(fēng)險——存世量。 物以稀為貴,無論哪種收藏投資都以這個規(guī)律為基礎(chǔ)。像紅印花原票,曾經(jīng)被認為是“華郵四寶”之首,原先被業(yè)界公認的存世量僅為53枚。但是據(jù)說前兩年浙江某地在拆遷天主教堂時發(fā)現(xiàn)了一批紅印花原票,后來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上的紅印花原票也都有各自傳奇的故事,這無疑沖擊了市場的信心,導(dǎo)致紅印花原票的成交價出現(xiàn)了大幅下跌。 在珍郵的投資中,最為忌諱的就是突然冒出不明來源的同類郵票。以世人最為熟悉的“全國山河一片紅”為例,在1996年中國嘉德(微博)秋季拍賣會上,一件“一片紅”直雙連,估價21萬至23萬元,最終以30.25萬元成交。1997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一件“一片紅”郵票四方連,估價58萬至60萬元,以74.8萬元成交。但在1997年10月1日廣州舉辦的中國郵票博覽會上,首次展出了全新50枚一整版“一片紅”郵票,這無疑大大打擊了市場的信心,經(jīng)過了十多年的觀察,市場人士才對“一片紅”重樹信心,在2011年的郵品拍賣會上,“一片紅”新票的成交價超過了100萬元。 在集郵界還有這樣一句話:玩票不玩封,到頭一場空。所謂實寄封片,簡單說就是指經(jīng)郵政部門實際寄遞過的信封和明信片。隨著我國的集郵活動與世界逐步接軌,我國的集郵評審工作標準按照國際集郵聯(lián)合會的有關(guān)規(guī)則進行,實寄封片的價值越來越體現(xiàn),特別是自然實寄封片具有一定的珍罕性,這就決定了真正的實寄封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近年來的拍賣會上,封片就成為了市場的寵兒。從目前受到市場追捧的封片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郵政史料類以及歷史價值類。 此次香港拍賣會上一件1875年從貝爾法斯特寄往北京的實寄封,就屬于前者,估價為15萬至20萬港元,落槌價為27萬港元。從以往的郵政史來看,從貝爾法斯特寄往北京的郵路是經(jīng)過新加坡到香港的郵船,但是這件實寄封卻是經(jīng)過了一個法國郵船的郵路,直到香港再經(jīng)過到上海的郵船,并有“上海關(guān)”戳記。 對于許多投資者來說,往往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么誕生天價的就是這幾種珍郵呢?其實,這就涉及到投資的第一個竅門:珍郵被市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