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解套”誤區(qū) 客觀應對行情 |
發(fā)布日期:10-08-04 08:55:2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 作者:老田 |
郵市97狂潮的套牢盤嚴重,不排除少數(shù)人傾家蕩產(chǎn)。郵人期盼再起大行情14年之久,同時留下一句“解套方有大行情”的市場格言。筆者通過數(shù)年來對市場走勢、市場參與人心態(tài)、郵品發(fā)行方的政策等觀察考究,認為“解套方有大行情”的觀點值得推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誤區(qū),不僅嚴重影響收藏投資者(下簡:收投)的介入,也阻礙了行情的發(fā)展。理由簡述如下: 一、歷史上郵市幾次大行情的背景和97深度套牢的原因 憑記憶簡述,我國的集郵品在70年代初上路,形成了小范圍的交易群體,發(fā)行方隨之實行了《新郵預訂》制度,由于參與人的喜歡和增值效應,使集郵群體的雪團滾大。到80年代初期,一些人看到和體會到了郵票增值潛力巨大,自然形成了83、84年的第一起馬路郵市高潮,85年郵政加大了郵票發(fā)行量,解決了供求關系而轉入平穩(wěn)。90、91年,隨著物價上漲、調息、國家《郵票價目核算》的幾次上調(平均2。5年翻一翻),在不規(guī)范的集郵市場爆發(fā)了前所未有的、初具規(guī)模的炒作高潮,是官方的硬性打壓而平息,同時也結束了JT票發(fā)行,于92年開年推出了大擴容的“年編票”。由于91年炒作行情余興未盡的壓抑,以及發(fā)行量調控適度,引爆了97特大炒作行情,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郵票是“軟黃金”。在郵政極度擴容的錯誤發(fā)行政策和借助香港“回歸”發(fā)行高價“金箔”張圈錢,而傷害了國人純樸的愛國之心,使郵市狂潮逐漸冷卻下來。 97前的幾次大行情,從休整到起局基本是6年,所以,在集郵市場總結出6年一次大行情的規(guī)律。但,97至今兩個大行情的時間過去,郵人期盼的行情仍然隱現(xiàn)而不爆發(fā),致使套牢者煎熬14年。那么,形成深度套牢、不能解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里僅概述幾點。 首先,郵品已成名副其實的商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種通訊設施的普及,郵票的使用功能極度弱化,郵政“天才”的將其分列為集郵票品,霸王條款又不允許這類票品進入郵寄使用領域,使其徹底脫變成具有“特殊商品”的屬性,后經(jīng)維權人士的斗爭,才使使用功能不斷改善。但面對逐年囤積的大量票品資源,使用消耗極少,“銷毀”措施內部透露也僅藏人耳目,只待尋機溢價推向市場。 其二,郵票成為當時的收投亮點在當時的條件下,投資環(huán)境面有限,能夠獲取高利、錢不分多少、老少皆宜又簡便的投資渠道,非郵票莫屬。在這種背景下,知情者大多參與了這場“全民皆郵”的特殊商品的投資。有資料統(tǒng)計參與者達5千萬,一時間成為全社會最盲目跟隨的潮流和最大的投資亮點。 其三,不懂郵票收藏價值垃圾也漲上天在暴利的驅使下,參與人之多、可供商品有限,加之很多外行人參與,達到了由選擇到見貨就買和轉手賺錢、一日三高的瘋狂搶貨地步。一些垃圾品也被炒得漫天要價,這些不能“發(fā)光”的東西到了外行人手里,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即使是行家有選擇的品種,目前仍維持在1---3折的也不少。 其四,“短腿”少炒得高一步透資20年 國家郵政發(fā)行的量少精品被市場稱為“短腿”郵品,97年前這類郵品少之又少。如95年增發(fā)的世乒賽小全張發(fā)行量500余萬枚,相比當時數(shù)千萬的發(fā)行量加之題材出眾,夠得上精品了,很快由7元發(fā)行價被炒到500余元,目前僅維持在40元左右。 其五,社會投資面改觀郵品向精奇特多元發(fā)展 郵市97狂潮冷卻后,少數(shù)人獲暴利而轉移了投資陣地,股市、房地產(chǎn)、古玩、字畫等興起,社會的投資渠道有了較寬拓展,而受到重創(chuàng)的郵人卻深度套牢。與此同時,郵政為“救市”,在“減量曾套”中,又不斷增加“短腿”郵品,到03年開創(chuàng)了全年版式二的“新紀元”,當時僅幾十萬套的精美小版張,不僅沒能激活市場,反而“打破了新中國傳統(tǒng)郵品的價格體系(本人03年7月供《大江南》稿件中原創(chuàng))”。至今,小版、絲綢、不干膠、自創(chuàng)、個性化、縮普、全息等郵品都已形成系列,其“量少精品”的質質都超97前,而市場價及低,多種比價關系看套牢品怎易翻身? 綜上幾點看出,歷次行情最大的贏家都是郵政,也造成了郵人97深度套牢、在目前狀況下不能解套的根本原因。 二、收投群體和郵品結構的變化必須轉變97前的套現(xiàn)思維 郵票市場經(jīng)97狂潮后的重創(chuàng),收投群體和郵政發(fā)行的郵品結構,都有了顯著變化,忽略了這些客觀現(xiàn)實,不及時調整、轉變思維,就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如仍然滯留97前的思維和運作,不僅難解很多疑點,還會給運作帶來失誤和損失。 (一)郵品結構的變化 郵品結構使“供求關系”嚴重失衡 重點提出常規(guī)郵品中小型張和套票數(shù)量比列的結構。按慣例,張和票發(fā)行量的比列1:2至1:3為宜,因套票使用消耗較多,又是各類集藏者主要的收集對象。以中、前期JT張、票的發(fā)行量為例,84年前小型張基本控制在100萬內(僅牡丹亭達209萬),平均看票是張的5---10倍以上。85至91年間,小型張量增至400---900萬( 僅熊貓等4種過1000萬以上 ),票是張的3倍左右。92年后小型張普遍達3000萬( 多的達4、5千萬 ),票在3000---5000萬之間,形成了張、票近1:1的比列。 后期張、票的比列明顯不合理,小型張發(fā)行量嚴重的大于求,不僅失去了應有的風采,還造成6---8元面值的小型張對半折的局面;張、票的總體數(shù)量,在各階段據(jù)集郵隊伍數(shù)量,發(fā)行量也都過高,盡管95年開始大減量還是不到位。實踐證明“已訂定量”加 30 % 比較適中,是炒作帶來的虛假繁榮和留有“后路”,導至了郵政盲目發(fā)行的決策。 減量同時間接擴容 發(fā)行方采取了“堤外損失堤內補”的發(fā)行策略,看似減少了發(fā)行量,同時又間接擴容,把2---3元面值的小型張?zhí)岣叩?---8元,從常規(guī)郵品系列擴展到多元郵品系列,異常的發(fā)行模式越演越烈。如:大小版并舉,精美、量少的版式二系列,蓋過了傳統(tǒng)的小型張;75套的PP縮普系列發(fā)行量僅2萬枚,低到了極限; 10萬套的奧博五個主題日張,開創(chuàng)了小型張多枚成套的先河。 由于發(fā)行方開發(fā)的產(chǎn)品泛濫,“量少精品”達十余種系列數(shù)百款之多,而且年年不斷、年年有創(chuàng)新,使不足200萬(有人估計100萬)的郵人應接不暇。近期發(fā)行量幾萬到幾十萬的新奇特產(chǎn)品在低價徘徊,那些有大眾基礎的常規(guī)張、票雖然僅有800---900萬的量,卻支撐在面值甚至打折,從中不難理解中前期幾百萬到數(shù)千萬的高價套牢品還不能解套的原因。 (二)收投群體結構的變化 集郵是一項高雅文明的文化娛樂活動,在精神享受的同時,還可積累豐厚的物質財富。當郵品轉化特殊的商品和形成投資炒作市場后,其復雜程度超過了任何投資市場,97高潮被套后,在處處是“陷阱”又不斷被套面前,很多人無奈的退舍,盲目的跟風參與者大量減少,留下來的幾乎都是經(jīng)歷實踐錘煉的專業(yè)精英,全社會對投資郵票的風險意識也大大增強。 郵市是投資市場,而且是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特殊市場,就不可否認投資資金的介入。目前,面臨“彈丸”寶地的郵市已是暗流涌動、主流聚成,投資收藏群體在大浪淘沙中有了新的組合,一改龐臃之勢,除部分行家、散戶、鐵桿郵迷外,就是那些高瞻遠矚的老板和海內外僑商,這是真正投資的精銳隊伍,一些機構和社會游資也會隨時投機介入。 面對投資結構的變化,我們對市場流行的“有了賺錢效應才能吸引大資金進入”的內含,也應一分為二的看待。賺錢效應是吸引眼球的一個方面,但長期以來大大小小的炒作行情,哪來哪去以至被套的教訓,也是導致大資金參與的“禁地”。只有穩(wěn)步升值的賺錢效應,形成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才能打開廣泛引資的大門。 (三)思維轉變的核心是一切從頭再來 這一觀點很多郵人不能接受,但這是不可改變的客觀現(xiàn)實。筆者認為:對前期套牢品解套的期望越大,對后期量小精品升值的心里欲望越高,偏離我們科學運作的方向越遠。97不易再現(xiàn);現(xiàn)在不可與97同語;市場不顯現(xiàn)狂、爆、噴,但綜合超越97是歷史的必然。 前文兩大結構的變化,導現(xiàn)郵票投資市場的“兩精”趨勢,既投資者精、選擇投資的標的精。在這樣的前提下,還守著“解套才有大行情”的觀點已落伍新形勢。如果說已經(jīng)普遍“解套”,固然證明行情已達相當高度,但達到這個高度,是行情向上的起點?還是截止行情的終點?要由許多綜合因素來決定。另外,“解套”就意味著相當部分人要出局、要離場。這樣想的人多了,誰愿意來當“解放軍”? 目前,行情顯現(xiàn)向精品發(fā)展的新格局,解套的程度也不均衡。按97套牢價,精珍品庚申猴大漲4 倍,愛科學、奔馬等小型張和J8、T8、T9、T43、T56等不少款品也超過和接近歷史的高價,編號票已恢復了1。2萬的歷史價位。次新品也正走精端之路,雖然價格較高,但流通性較好。相反97年前量大、消耗少的年編票(含部分后期JT票)籌碼,除用產(chǎn)品外很少有人敢吸納,真正的“垃圾品”再便宜也少有問津,解套談何容易? 如果說套牢品是吸引大資金進入的籌碼和資源,但也不會在你解套的價位參與進來,更不會讓你全部的、一步到位的去“解套”。要出局、要換手、要作活,就難免在各階段的價位“割肉”分享給看好的后續(xù)參與者,這是行情穩(wěn)步發(fā)展的必然過程。否則,難免處于今天的引而不發(fā)的尷尬局面。另外,有些人把一些次新精品和前期發(fā)行量等同的老精品去比,過分的宣高價格,造成盲目鎖倉,也是不能流通、分散、作活和價格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 兩個結構的客觀變化,主觀思維也應隨之轉變,具體的說,忘記和擯棄“解套”意識,丟掉97狂潮復制和一夜暴富的幻想,立足現(xiàn)實一切從頭再來。這樣才能以嶄新的精神面貌,看待新形勢、適應新變化、應對新行情。這對克服自身忽冷忽熱心態(tài)、擴大收投群體、引進大資金、催化大行情,都有著戰(zhàn)略意義。 三、輕裝上陣抓機遇膽識相兼應行情 機遇是富有神奇色彩的,它能給人帶來成功乃至達到輝煌的頂點。機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即隨處可見又是偶然的,有些機遇稍縱即逝,不善于抓住機遇的人,遇到了也會擦肩而過,遺憾終生。所以說“機遇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今天,郵人正面臨一個由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甚至改變人生的大機遇,就看各人如何識別、把握、駕馭。 如果認同收投群體和投資票品“兩大結構”的變化,就容易走出等待解套的誤區(qū),就能丟掉包袱、輕裝上陣,既是抓住了機遇。需要加深理解的是“膽識相兼應行情”,是指憑郵識、添慧眼、有魄力的來“應對行情”,既有方法的投入運作,而不能僅是“迎行情”、觀望行情!皯迸c“迎”有參與和不參與兩種態(tài)度,還有主動與被動之分。“應”還包含“搏”,面對重大機遇能參與首先就是贏,憑智慧敢于“搏”一定能大贏、大成?梢灶A見,造就郵市各類投資者出現(xiàn)百萬、千萬、萬萬富翁的機遇已經(jīng)來臨。 目前,中郵集團在全國規(guī)劃連鎖3000家的統(tǒng)一模式、統(tǒng)一編號的“郵品專賣店”,經(jīng)一年多的努力已鎖定近10 %,收益良好,正籌措全面鋪開。從中透出郵總大力瞄向發(fā)展集郵業(yè)務和長期運營的戰(zhàn)略抉擇。這一壯舉,無言的向全國宣告,一場面向社會發(fā)展的集郵文化活動已經(jīng)來臨。同時,總郵司及其眾店到二級市場“爭奪”中前期的票品資源,證明國庫緊缺,價格也一漲再漲。市場狀況是,郵商對前期老、精票品高價也十分惜售,沒有經(jīng)驗和剛參與的投資散戶顯得無從下手。 如何應對行情?站在收投大眾角度,簡略探討“三個應對”,即:應對自我、應對市場、應對政策。 如何應對自我 應對自我主要是不斷的戰(zhàn)勝自我,學會自我調控。 首先,在郵市這個風險投資上,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自己承受的經(jīng)濟能力,更不能抱有僥幸、賭博的心態(tài),“一錘子”買賣去投入。 其二,克制沖動的“超越97大行情即刻爆發(fā)”的盲目樂觀和“一夜暴富”的欲望;審視消極的“大行情根本無望”的喪失信心的悲觀心態(tài),以免影響參與而坐失良機。消極和沖動兩種傾向,都是極端化,也是失敗的開始。 其三,學會耐得住寂寞,不盲目跟風炒作,特別是不參與炒新;多學郵識、善于挖掘題材和價值發(fā)現(xiàn),并及時投入和持有。 其四,靈活運作,結合自身情況,選擇的收投品可新老結合,時限可遠近結合,摸清市場脈搏走向,適時做好部分板塊的波段運作,這不同于“盲目跟風炒作”。 其五,處理好“以小搏大”和精、庸品關系。在精品效應的啟示下,一些人專門淘寶挖珍、“以小搏大”。這里涉及一些精品、常規(guī)品和邊緣品的復雜關系,如果把精、奇、特、錯品作為“以小搏大”的投資籌碼,應該引起警覺,特別是一些邊緣品只宜少量收藏,不宜大量投資。 其六,學會經(jīng)常總結和時時反省。把成績看做起點,把教訓看做財富,以此指導投資,堅持下去將獲益終生。 如何應對市場 郵品投資市場離不開炒作,炒作既有賠賺。應對市場,主要是指依據(jù)各種投資類型者選擇相應的投資籌碼運作的手段。如善于短線運作者,選擇市場新現(xiàn)(非僅新品)亮點、熱點的籌碼,適時進出,投機而不同炒作,這種方式適于經(jīng)驗豐富、思維敏捷的投資者;善于中線運作者,選擇交易活躍、流通性好的籌碼,做好大波段(3---6個月)的運作;長線投資者可選擇價低、有大眾基礎和發(fā)展前途的中期及次新籌碼,不理會一時的漲跌,等待享有5倍以上或高潮的果實,這是真正的長期投資者。有能力、有條件者,還可長短結合、同時運作。 在今天遍地是金的郵市,可以說投資什么板塊都能賺錢,但對于真正的投資者,選好、選準投資籌碼,立足長期持有,將超過其它運作方式的收獲。對于普通的收投大眾,編號票以前的老品和JT票中的精品,已無能力參與,但可選擇JT板塊中的發(fā)行量適中、題材好、有民族文化特色、有大眾基礎的籌碼;超低價的JP、JF、TP,打折的年編小型張,都是穩(wěn)健發(fā)展的首選板塊;一些獨特品如:紅軍郵、紅非典封、奧博主題日套張、生肖“片紅”(錯愛片)、60華誕國旗錯片系列等,不排除有未來成珍的可能,據(jù)此,僅鑒有條件者適當參與;生肖贈送系列和絲綢系列等,是價格不高的新興板塊,很有發(fā)展前途。 這里重點推薦年編票中的03---06票品,在典型的救市背景下,小型張和套票的發(fā)行量均800---900萬左右,尤其是03年的票量含版式二才900---1000萬。此期間的票品集創(chuàng)新、量少、精美、題材好于一身,媲美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票品,是年編票的瓶頸,也是20余年來票品的精華。同時,還應此一時彼一時的看待年編票這個“垃圾”大板塊,要轉變成見,隨著時光的流逝,看到一些“垃圾”正在“發(fā)光”。年編票將會走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路,不同點是先敗后成,乃至大成。 如何應對政策 中國的郵市從發(fā)行的產(chǎn)品到產(chǎn)品的調控,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典型的政策市場。政策市場即失去了正常的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郵人要立足這個市場生存,就必須有相應的對策,走自己的收投之路。 一是政策市場不會為郵民的困境和出入而改變 要立足郵市就必須從主觀意識到客觀條件上不斷適應,否則就是“走人”。不必多述。 二是郵民揚長避短,選擇縫隙謀生 就市場的投資籌碼而言,前期老品大多流入民間,市場和持有者最有發(fā)言權,郵識豐富的老郵商應把經(jīng)營這類郵品作為主打產(chǎn)品。中期的產(chǎn)品是中郵集團所屬的專賣店與投資者共同爭奪的籌碼,參與者應毫不猶疑的建倉。后期的新品次新品,對于官方的專賣店,有充足的供撥貨源,是發(fā)展新的集藏群體的主打產(chǎn)品,但多以禮品、包裝、高價出現(xiàn),民間郵商有競爭的優(yōu)勢;投資者介入需立足長期打算;改革后企業(yè)板塊的新郵,原則上不動,無論眼前怎樣看好,適時放貨套你沒商量。收投籌碼的原則是:選擇庫存已少、發(fā)行量透明、題材好、價格偏低的籌碼。 三是不斷維權 可以相信政企剝離后的中郵集團,為自身利益的發(fā)展會完善系列加強內部管理、外部服務的相關政策和措施。而集郵大眾的合理維權可隨時進行,起碼預定的新郵不能繼續(xù)打折。同時,呼吁陳年老賬的維權,如恢復郵票的根本屬性,要全方位的使用流通;明文公布銷毀賬目的情況,要盡快兌現(xiàn);糾正一切暗箱操作等等。 總之,面對充滿競爭、風險、大行情暴利誘惑的郵品收投市場,郵人能準確客觀的看待事物和行情發(fā)展趨勢,是知彼知己的體現(xiàn),才能不盲目的制定自己的投資策略。相信官方在沒準備好之前,不會輕易叫行情“井噴”,更堅信一場有官方參與的郵市大行情不久將會展現(xiàn),而且是郵人期望的行情延續(xù)的時間會很長,行情過后是繁榮。 (僅供交流) 2010。08。01 于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