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發(fā)行紙幣考 |
發(fā)布日期:08-08-15 14:15:25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研究我國古代紙幣者,都熟悉明朝時發(fā)現(xiàn)的“大明寶鈔”,它從明洪武開始一直到明末,發(fā)行流通不斷。但明崇禎時是否發(fā)行過紙幣?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近日,在山西長治潞城縣發(fā)現(xiàn)的一枚崇禎寶鈔印版,解開了這一歷史謎團。
明崇禎末年,在大明寶鈔停用多年后,朝廷又有人力主推行紙幣,戶部的主持者們似乎也順應需求,設計、出臺了鈔版的幾種式樣,只待朝廷令下,發(fā)行天下。 崇禎十六年(1643年),就在崇禎皇帝本人也接受了發(fā)行寶鈔主張,并設立了寶鈔局,朝廷正日以繼夜趕造寶鈔時,崇禎鈔還沒來得及發(fā)行,大明朝的江山就已風雨飄搖了。崇禎鈔是如何形制,以往未見資料披露,史籍也無記載。但我們在晉東南潞城韓家園的一戶老銅匠家里見到了“大明寶鈔崇禎版”的“呈樣版”實物。為我們認識、研究明末紙幣的歷史面貌提供了借鑒。 該版銅質,縱18.5厘米,寬11.2厘米,重650克。版的正面,自上而下鑄刻內容是:大明通行寶鈔,伍佰文,四周飛龍和牡丹紋飾,左右篆字“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心繪畫五組制錢,版額下部文字為:戶部,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崇禎巳卯年改鑄造,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貳佰伍拾兩,仍給犯人財產(chǎn)。版的背面,自上而下鑄刻3枚“官方”印章內容是:“大明寶鈔之印”、“寶鈔提舉司印”、“戶部寶鈔司印”。 此版與洪武大明寶鈔相比較,設計鑄制風格沒有大的差異,只是鑄制略顯粗簡,邊飾花紋略有變化,龍紋、牡丹紋不同于洪武版,其最大的特點是該版鑄制了年份“崇禎巳卯年改鑄造”字樣,這在以往的史料和檔案中從未見披露。崇禎巳卯年(1639年)幫我們確定了銅版的準確時代。 明朝從洪武開始發(fā)行寶鈔,之后,不論那個皇帝登基發(fā)行紙幣,都沿用洪武版不變,始終沒有將自己的年號印制在寶鈔上,更沒有機會突出本朝紙幣的版面特點。而此枚銅版一改朝廷祖宗常規(guī),將“崇禎巳卯年改鑄造”雕刻版上,從小小的一枚鈔版設計上,朦朧中能感受到崇禎皇帝既有推行紙幣意圖,又有改變祖宗之舊法的想法,無奈此時內憂外患,明朝江山大勢已去,崇禎已沒有時間推行自己的紙幣,更未來得及施展他的貨幣經(jīng)濟方略了。 那么,如此“造而未用”珍貴之鈔版,是在什么情況下流入晉東南的呢? 明朝時,潞州的商人非;钴S,經(jīng)商的范圍很廣,而且,潞商最大特點是有自己豐富的物產(chǎn),產(chǎn)、供、銷一條龍。潞煤、潞鐵、潞麻、潞綢、潞銅、潞酒、潞瓷著名于世。潞州商人不僅創(chuàng)造“潞”字牌的產(chǎn)品,銷售同樣形成了自己的“商綱”。明人沈思孝在其《晉錄》中記道:“平陽、潞、澤豪商甲天下,非數(shù)十萬不稱富!薄堵喊哺尽芬苍唬骸氨藭r物力全盛,商賈輻轍,足跡遍寰宇!甭褐萆倘说母挥校Q易的繁盛,經(jīng)濟的發(fā)展,勝過以往各朝。 僅說潞州銅匠,明朝初的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永樂二年(1404年)、三年(1405年)、五年(1407年)間,朝廷為北上移都,營建皇宮紫禁城,曾4次移無田之民,賜寶鈔,免租,這其中包括了大量有手藝的晉東南潞州、澤州等地匠人進京,人數(shù)超萬余。明中期時,潞澤商人就在京城的崇文門建有自己的行業(yè)會館“潞安會館”。會館內的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爐神老君殿碑》記載:“都城崇文門外,有爐神庵,存前明張姓碑版。我山右之賈于京者,多業(yè)銅、鐵、錫、炭諸貨。以其有資于爐也,相沿尸祝爐神。其伏魔殿,佛殿前后,修舉于潞商!蹦菚r,安定門外的銅匠字號50余處,多是前店后場,在前門的鬧市區(qū)同樣有經(jīng)銷銅、鐵器皿的恒盛毓、恒裕泰、合義廣等商鋪10多家。供職于朝廷工部、戶部鑄制錢幣的手工匠人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手工匠人直接參與了為朝廷鑄造制錢,鑄造紙幣寶鈔印版的工作。然而,在搖搖欲墜的明王朝,京城的貨幣經(jīng)濟混亂不堪,寶鈔貶值得視同廢紙,印版早已是微不足道之物。而此時,對辛辛苦苦鑄出印版的潞州銅匠來講,眼見自己的產(chǎn)品隨著大明朝的結束而變?yōu)椤皬U物”,自然是“弊帚自珍”,趁著兵慌馬亂,連人帶物避難回了家鄉(xiāng)。銅匠的后代們一輩輩地視為“祖宗的榮耀”,供奉在祖先的牌位上,密不視人,流傳至今,才為我們保存下了難得一見的“大明寶鈔崇禎版”。 |
上一篇:邊區(qū)軍民合作社伍角券現(xiàn)身丹鳳 |
下一篇:鮮為人知的新舊人民幣兌換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