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 陳璟
“辛酉政變”是清咸豐十一年(1861)咸豐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聯(lián)合恭親王奕訢發(fā)動的一次宮廷政變。其目的是打倒顧命八大臣勢力。政變以舊歷辛酉年得名。又因改變其祺祥年號而稱“祺祥政變”,亦稱“北京政變”。
祺祥,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短的年號之一,歷時僅69天。清咸豐十一年(1861)8月22日,咸豐帝(清文宗)駕崩于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至爽殿。臨終前,遺詔傳位于皇子載淳,同時詔令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作為輔佐。“祺祥”年號是在當年七月二十六日經(jīng)過軍機大臣擬定。御前大臣載垣、肅順等八大臣與新皇帝載淳的生母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產(chǎn)生嚴重矛盾,葉赫那拉氏乃鼓動咸豐帝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與八大臣爭權(quán),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請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隨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近親的恭親王奕訢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權(quán)力之外,亦極為不滿。遂于九月三十日,葉赫那拉氏與奕訢等人聯(lián)合發(fā)動政變。八大臣被西太后慈禧、東太后慈安、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擊垮。其中愛新覺羅·載垣、愛新覺羅·端華被賜死,肅順被斬于菜市口,史稱“辛酉政變”。十月初五日廢“祺祥”年號,改元“同治”,當時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意為共同治國。此后,慈禧太后開始了對清王朝長達半個世紀的實際統(tǒng)治。
圖1、2正是清代“寶源局”鑄造的祺祥重寶當十錢,重16.2克,直徑35.8毫米,為中國錢幣博物館所藏。此幣闊緣無銹,字口深峻,銅質(zhì)細膩,色澤金黃,地章平整,穿孔打磨精細;正文直讀,背文左邊為滿文“寶”,右邊為滿文“源”,上下分書“當十”二字,為記值之意。此錢做工精細,且顯然經(jīng)過精心篩選,故當屬樣錢無疑。祺祥重寶是眾多傳世的祺祥錢中的佼佼者,也是清代著名珍泉之一,孫仲匯在《簡明錢幣辭典》中載,祺祥通寶、祺祥重寶清錢,咸豐十一年(1861)鑄,通寶小平有寶泉、寶源、寶云、寶蘇、寶鞏五局,后三種極罕。重寶當十有寶泉、寶源、寶鞏三局,寶泉局極少。
滿清入關(guān)后,為穩(wěn)定國家政權(quán),在幣制方面清代延續(xù)前代做法,開始大量鑄造年號錢。寶源局原名寶原局,是清代最早的鑄幣機構(gòu),其隸屬于工部,也是明清兩代官方設(shè)立的貨幣金融機構(gòu),專司錢幣的鑄造。清代沿襲明制,在工部和戶部分別設(shè)立寶源局和寶泉局,并在各省設(shè)立地方鑄局。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規(guī)定每省只設(shè)一局,并統(tǒng)一將各省局的名稱冠以“寶”字為首,次用該省一字如浙江的稱“寶浙局”。各省設(shè)立的鑄局存放增減頻繁,先后設(shè)立多達數(shù)十所。至清光緒年間,僅存北京的寶源、寶泉兩局,外省鑄局相繼停廢。遂光緒三十一年(1905)寶源局被裁撤,退出歷史的舞臺。
“祺祥”年號是在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確定的,并于八月間開鑄,但到十月初五廢“祺祥”年號后即停鑄此錢,這樣就使剛剛預鑄好的一批新錢未及來年使用便遭熔毀。幸好有極少量祺祥錢被鑄錢局的鑄匠和經(jīng)辦人私自存留,逃避過了被熔鑄的命運。“祺祥重寶”因其發(fā)行時間短,鑄造精美,鑄造量與存世量均稀少而成為海內(nèi)外錢幣藏家追捧的熱點。又存世多為樣錢、母錢,更為珍稀。流傳至今,它與祺祥通寶一起并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