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統(tǒng)治集團政治腐敗,人民災難深重,從而引起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1351年初,劉福通率先在河南揭開起義的序幕。同年8月,徐壽輝也在湖北蘄州以紅巾為號聚眾起義,攻克蘄水占領(lǐng)黃州后被部下?lián)砹榈,立國號為“天完”,年號治平?356年,遷都漢陽,改元太平。1358年,改元天啟。
曾讀了幾年書、并且在縣衙里當過文書的陳友諒,因負命案官司逃路投奔到徐壽輝的紅巾軍中。紅巾軍的將領(lǐng)得知他是元朝的縣吏,認為他可能不是真心反朝廷,恐其日后生事不想留他,但徐壽輝卻力排眾議,收留他在紅巾軍中。陳友諒能說會道又很有心計,很快就被提拔為紅巾軍將領(lǐng),而后因殺了說要謀反的主將倪文俊,而更加得到徐壽輝的重用。
1360年,陳友諒忘恩負義篡權(quán),用鐵錘擊死了徐壽輝,自立為王,國號叫漢。登基后,他擔心紅巾軍中諸將謀反,便絞盡腦汁地立年號為“大義”,企圖以“大仁、大義”安慰軍心、服從于己。他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召集各路將領(lǐng)厚宴款待,宴宮門匾新書“大義廳”,廳內(nèi)供放著三國桃園三結(jié)義的劉、關(guān)、張塑像。陳友諒對來赴宴的將領(lǐng)以仁兄義弟之稱,又言同打天下,共享太平大義之理,并開鑄了“大義通寶”(見圖)。該錢分小平、折二、折三等三種,用以獎賞諸將收買人心,以期鞏固他占據(jù)的江西、湖南、湖北割據(jù)政權(quán),一心想并吞其他義軍地盤。
然而陳友諒奪位弒主的不義之舉,紅巾軍諸將早已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而后各路大軍紛紛各自為戰(zhàn)、自立為王,從而導致了整個紅巾軍的分裂、失敗。陳友諒在唾罵聲中只當了三年“草寇大王”,便被朱元璋帶領(lǐng)的另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打敗,其本人也被亂箭射死。
明朝成立后,“大義通寶”作為叛軍偽錢被朝廷收繳回爐。時至今日,存世極少,備受收藏愛好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