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銀元 |
發(fā)布日期:10-09-13 08:50:2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吉 泉 |
光緒十六年(1890年),英國喜敦造幣廠打制出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三反版”樣幣(proof)共二套十枚,此套錢幣圖樣依面值共分四種,正面中心為“光緒元寶”四字,外邊環(huán)繞一圈英文,背面中間為蟠龍,上為“廣東省造”,下為面值分別為“庫平七錢三分”,“三錢六分五厘”,“一錢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日后我國各省所鑄龍詳圖樣正面全為中文,英文在龍圖這面正好相反,故錢幣學家稱之為“七三反版”,另有試鑄機制制錢一種二枚。 19世紀末期,我國清朝國力積弱,西歐各國列強挾其工業(yè)革命成功,技術(shù)上的優(yōu)勢,大舉入侵中國,搜刮經(jīng)濟利益。我國沿海各省民間流通的銀幣,大部分都是外國銀元,如墨西哥鷹洋、日本龍銀、英國貿(mào)易銀和美國銀幣。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有見于此,乃上奏朝廷,提議在廣東率先設(shè)立錢局,后推行全國,用機器鑄錢,制造銀幣,抵制外國銀幣壟斷我國內(nèi)之流通。光緒十五年,清廷批準,廣東錢局正式成立,其造幣所需的機器設(shè)備,全部需由外國進口。當時有德、英兩國的造幣廠爭取這筆生意,最后由英國最大的私人造幣公司伯明翰地區(qū)的喜敦造幣廠獲得。喜敦廠除售予廣東錢局整廠造幣設(shè)備外,并代設(shè)計錢幣圖樣,雕刻鋼模和技術(shù)的移轉(zhuǎn),委托名雕刻師艾倫偉恩操刀,鏤刻此首套中國機制幣之模具。艾倫偉恩除與其兄弟合作雕刻維多利亞女王的印信外,亦曾為繼任之愛德華七世治印。從此我國正式進入機器鑄幣時代。 廣東錢局首鑄銀元,正面是“光緒元寶”四字,漢滿文合璧,外圈為廣東省造七錢三分的英文以便與外國交易。后因配合與市面通行洋銀輕重一致,故減重一分,另將英文改刻背面,爾后所有中國龍銀形式均依循新式樣而與此原設(shè)計相反,泉界習稱“反版”。七三反版系列銀幣在英國雕模時僅制作七錢三分、三錢六分五厘、一錢四分六厘及七分三厘四種。據(jù)《泉幣》十八期載,幣面文字為張之洞籌組錢局期間任廣東巡撫的吳大澄所書。 喜敦造幣廠鋼?坛桑囪T鏡面精鑄幣(proof)10套,除自留二套存檔外,其送往中國廣東錢局作為樣幣。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喜敦廠為德軍所炸,業(yè)務中斷,一批鑄幣鋼模和珍貴樣幣在50年代流入市面,掀起錢幣收藏家的搶購熱潮。廣東省造“七三反版”銀幣是我國第一套的機鑄銀圓,本來就鑄造量稀少,流通時間短暫,早就是我國銀幣中的大珍品,享譽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