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極少彌足珍貴的“西寧藏洋” |
發(fā)布日期:10-11-29 08:57:0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1899年前后,英國在印度制造的一種含銀量極低的“印度盧比”不斷流入中國四川、甘肅及青海等地,換取了大量中國物資,成為對中國實施經(jīng)濟掠奪的工具。為抵抗英帝國主義經(jīng)濟掠奪,時任青海省長的馬麟,鑄造了一批含銀量也很低的“西寧藏洋”換回大量“印度盧比”,對帝國主義侵略行徑給予了沉重打擊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前后,英國在印度由“東印度公司”制造了一種所謂“印度盧比”的銀幣。該幣含銀量極低且制作低劣,不斷經(jīng)西藏流入四川、甘肅及青海等地。英國利用“印度盧比”,換取了大量的中國物資,其中多以皮毛、茶葉為主,成為對中國落后地區(qū)不平等交換實施經(jīng)濟掠奪的工具。當時很多愛國志士紛紛呼吁中央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抵御“印度盧比”的入侵。同時,川藏邊區(qū)官府用土法鑄造了一批“爐關銀幣”,因其含銀量高、工藝精美而深受百姓喜愛,致使“印度盧比”流通受阻,很多印度盧比被民眾收集熔毀,做成首飾佩戴。時任四川總督的錫良(蒙古族人)也意識到“印度盧比”對中國權益的嚴重侵害和對國家主權的威脅,上報朝廷經(jīng)批準由政府出面責成“四川造幣廠”鑄行了一種“四川藏洋”,用于抵制“印度盧比”的泛濫�!八拇ú匮蟆钡陌l(fā)行,廣受各地民眾歡迎,對帝國主義侵略行徑給予沉重打擊,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社會經(jīng)濟的穩(wěn)定。 據(jù)《青海通史》記載:1930年,時任青海省長、掌握軍政大權的馬麟,采用銅鍍銀的特殊工藝,也鑄造了一大批類似“四川藏洋”的“西寧藏洋”,供青海和康定等地區(qū)流通使用。該錢徑32毫米,重15克。老百姓把這種銅鍍銀幣稱為“馬麟藏洋”。盡管“西寧藏洋”銀元含銀量也很低,而且制造工藝粗劣,但卻交換回來大量的“印度盧比”,為青海抵抗英帝國主義經(jīng)濟掠奪、控制皮毛外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印度盧比”以失敗告終,青海唯一的地方鑄幣——“西寧藏洋”,也隨之退出了歷史舞臺。 時至今日,“西寧藏洋”已時逾百年,存世量極少,彌足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