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古舊錢幣 |
我手頭有25枚古舊錢幣,是祖上傳下來的,其中年代久遠的有唐代的“開元通寶”,最近的則是一枚一分面值的銅元,是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那一年制造發(fā)行的。在這些錢幣中,最小的是一枚紀念幣,銅質,上面有孫中山先生的頭像,比現在的一分硬幣還要小一點;最大的直徑4.5厘米,正面是元寶圖案,刻著“一本萬利順風大吉”字樣,背面則是搖錢樹、萬年青和活潑可愛的童子圖案,大概是民間所說的花錢或大錢之類,其中間也有一個孔,卻是圓形的,可見不是流通的圓形方孔錢。 在這些古舊幣當中,更多的是銅元,有19枚之多,光緒年間的那枚,有龍紋,鐫有“戊申、一文”字樣。同是光緒年間的還有“光緒元寶”,一樣的有龍紋,背面字樣則是“當制錢十文”幾個字,這就是我們童年時常玩的銅角子了,用來玩“鑿錢堆”“梭七寸”之類游戲的必需工具,現在也成稀罕物了。記得那年我們在村后的大河里游泳,在一棵紅皮水柳下偶然發(fā)現一個陶罐子,里面竟是一把一把的銅元,同伴們呼啦一下涌上來,眨眼之間就搶光了,可不就是這東西?宣統(tǒng)年間的銅元不多見,這里有一枚,刻有“丙午、戶部、大清銅幣、宣統(tǒng)年造”字樣,想是丙午年間戶部監(jiān)制的了,有龍紋,當制錢十文。另有幾枚“大清銅幣”,因保存不當,字跡已經漫漶不清,只依稀看出是十文面值。 屬于民國時代的有3枚,上面提到的中華民國二十六年的歷史最近的那一枚,正面是青天白日旗,背面則是很古怪的鏟形貨幣的圖案。另有一枚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有麥穗圖案,可見是為紀念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而發(fā)行的了。還有一枚為中華帝國銅幣,背面是偽中華帝國國旗,沒有面值,只有“一枚”兩字,不是作為貨幣流通的。這一枚怕是更有收藏價值了,袁世凱登基做“皇帝”才幾天時間啊,可謂短壽,這樣的錢幣還不稀罕嗎? 這些古舊錢幣,能傳到我手上,也是一種緣。我知道,它們之中有些并不值錢,就像那枚“開元通寶”,雖說是唐朝的,是最早采用“寶”字的古錢,之后歷代各朝紛紛效仿,各式各樣數以萬計的“元寶”、“通寶”等一直延續(xù)到清末民初,可見其影響之廣,名聲之大,再加上“開元通寶”的鑄造水平相當高,重量標準,規(guī)格整齊,它在世界貨幣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收藏領域,正因為其規(guī)模齊,版別少,數量多,它的價格最低,每枚僅值幾元錢,一般只作旅游勝地的紀念品。真正愛好收藏古錢幣的人,是不屑于收藏這些古幣的,他們反倒是對那些小王朝、短命王朝的流通貨幣,或動亂時期曇花一現的不規(guī)則貨幣,以及被貨幣史遺忘的錢幣,格外關注。 我收藏這些古錢幣,除了可以學習一些古幣知識,歷史知識,懂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興衰,更重要的還是其情感價值,那可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解釋得清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