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船形銀錠價值10萬 鏨刻銘文成重要依據(jù) |
船形銀錠一只,重1850克左右,左右兩端翹起,中間為凹槽,錠面有三豎狀戳記,一個戳記寫“咸豐元年五月”紀年,另一戳記寫“安邑縣”記載的是地名,還有一個寫“馬萬年”是鑄造師的名字。銀錠品相較好,大部分為銀色原光,局部有黑色包漿。銀錠內外有明顯的鑄痕,外側底部有大面積的蜂窩狀小孔。 ◆藏品來源 行家處購買 吳先生是個銀幣的收藏愛好者,但一直在玩“袁大頭”等機制幣。去年秋季拍賣的時候,在拍賣現(xiàn)場看到銀光閃閃的銀錠后,覺得這才是真正有文化底蘊的銀質貨幣。于是,經過學習研究,準備介入銀錠的收藏。今年在行內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甘肅的大藏家,他手里有大量的銀錠,都是早年從新疆一帶收藏的。吳先生看中了這只咸豐五十兩的大銀錠,匯了7萬元過去后,對方就發(fā)貨到了北京。 ◆鑒定理由 鏨刻銘文成重要依據(jù) 銀錠造型繁多,因朝代與地域而異,舉清朝為例, 最普遍是船形, 即常稱之馬蹄錠或元寶,這枚銀錠就是典型的五十兩船形銀錠。 這枚銀錠品相完好,基本屬于未流通使用的,保持銀色原光,局部有黑色銀氧化形成的包漿,屬于大開門的東西。此外,銀錠底部的蜂窩狀小孔,是鑄造時為散熱故意而為,假的反而沒有。最難得的是這只銀錠還有清晰完好的鏨刻銘文,鏨刻銘文是當時為了保證銀錠的質量,用簽字畫押的方法,表示對經手的銀錠負責。正因為這樣,卻成了我們今天鑒別真假銀錠的重要依據(jù)。 銀錠是經由銀匠人手鑄成, 不同于銅錢銀幣般倒模或機鑄,因此每一件銀錠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民國初年嚴格執(zhí)行廢兩改元,及其后因銀價不斷高漲, 誘發(fā)外國紛紛搶購改鑄成銀圓銀條而大量流失,現(xiàn)今存世的古代銀錠,非常稀少,而銘文錠更是不多見。 白銀在中國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稱量貨幣流通使用,是最堅挺的貨幣和最重要的儲存手段,而且咸豐銀錠對于研究銀兩鑄造史、貨幣流通史都有參考價值。因此,十分值得收藏,而且未來銀錠還會繼續(xù)升值。 ◆銀錠歷史 可上溯到秦漢 中國使用銀錠的歷史, 可上溯到秦漢,直至民國廿二年廢除使用,是官方使用的最保值的貨幣。銀錠是秤量貨幣,沒有面值,它的價值是就其重量和成色高低而定,一般單位為兩(清代一般一兩約為37克左右)。 銀錠的重量, 可分為大、中、小錠, 大錠一般是五十兩左右, 中錠十兩, 小錠則一兩至五兩不等, 一兩以下, 統(tǒng)稱為碎銀。 清道光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軍事經濟開始走下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