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銅鈿眼里跌跟斗 |
多年前,筆者受人之托,在福佑路古玩地攤市場淘了一枚“袁大頭”,其上厚澤的包漿,幾經(jīng)風雨滄桑的痕跡,任誰見了都會以為是真品,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贗品。時至今日,這個教訓仍儲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那是一個初冬的早上,但見這個市場的街頭巷尾擺滿了地攤,各式各樣的瓷雜古玩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由于我是開會順道彎到此地,所以也不能像往常那樣慢兜細逛,只能走馬觀花般地瀏覽。當我走到一個巷尾時,見到一個地攤上擺著不少古錢幣,一旁還有十幾枚銀洋鈿。而在這些銀洋鈿里還夾著一枚泛有褐色包漿的“袁大頭”。這下我來了勁。想到朋友托我買“袁大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時,便蹲下身子仔細鑒別起來,一邊還在心里思忖著攤主會開什么價。 豈料,攤主見我一付頗內(nèi)行的樣子,先問我想要怎樣的銀洋鈿,然后隨手拿起一枚,向我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我對攤主那套老掉牙的介紹不勝其煩,像似很隨便地拿起那枚其實早就心儀的“袁大頭”問:“這枚多少錢?”攤主說:“60元!蔽也恍嫉睾吡寺,說:“太貴了”,心里卻在譏笑攤主的無知。攤主見我接口還價,似乎軋出了苗頭,把價格一直從58元跌價至50元。 對于這種開價方式,在古玩地攤市場是不常見的,要么就是攤主急于出貨!當時,由于時間有限,我并沒想到這些細節(jié),只是打斷他的話說:“你報個最低殺根價吧”。攤主說:“50元,已經(jīng)是成本價了”。我揶揄道:“哪有做生意不賺錢的。這樣吧,30元,行就行,不行我也要走了”。說著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眼腕上的表,直起了身。攤主見我要走,急了,連忙說:“行行行,早上第一筆生意嘛,圖個吉利”。接下來便是銀貨兩訖,我也滿心喜悅地乘車開會去了。 當晚,我正想去朋友家交差,卻來了一位交往多年的藏友。我便把出門的事由說了,并掏出那枚“袁大頭”給他看。藏友接手掂了掂,又吹口氣送往耳邊聽聽,笑了:“你呀你,真是老車失匹!這枚大頭上的包漿明明是做上去的,你怎會看不出。再說分量也不對呀”。我按照藏友的方法試了試,果真如其所說。想不到朋友托我的事又得往后捱了,真是銅鈿眼里跌了跟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