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價遠未到頭 暴跌是美國的“障眼法” |
去年下半年以來,銀價暴漲了近170%,尤其從今年1月底開始,銀價狂飆不止。然而,在突破50美元/盎司關口受阻后,4月底5月初以來近7個交易日,白銀價格驟然回落至35美元一線,暴跌30%。這一跌究竟是短暫調整還是趨勢性的反轉? 《貨幣戰(zhàn)爭》作者宋鴻兵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詳解了本拉丹被擊斃和金融市場一系列暴跌之間的微妙聯系。 宋鴻兵認為,銀價暴跌是美國政府的“障眼法”,旨在為6月底退出QE2和2萬億美元新增國債的銷售做準備。歸根結底,如果經濟復蘇引發(fā)通脹預期,白銀價格會上漲,如果經濟不好,美元失去其內在價值支撐,經濟將陷入上世紀70年代的滯漲困境,白銀價格同樣會漲。銀價暴跌后已大幅釋放出前段時間積聚的投機風險,雖然不能排除進一步回調的可能性,但進一步回調期間,也正是買入實物白銀的良好時機。 本輪白銀行情始于“911” NBD:銀價2010年上漲80%,2011年至今的最大漲幅也達到88%,您認為最近這一輪白銀價格上漲行情正式啟動的誘因是什么? 宋鴻兵:近兩年白銀價格上漲較為突出,不過本輪白銀的上漲應該追溯到更長的歷史時期。2001年“911事件”發(fā)生后至2011年的10年間,國際白銀現貨價格上漲了935%,黃金價格上漲了5倍,S&P標普指數上漲7.85%,白銀的投資回報率是同期S&P標普指數的125倍。 過去10年白銀的表現優(yōu)于股市,在同期19種商品中漲幅排名第三,2011年開始位列第一,其他大宗商品如石油、糧食、大豆、棉花、咖啡豆都有不俗表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尤為突出。 究其原因,全球市場的買家是全球各地的投資人,大家都看得明白,金融危機后美聯儲推出QE1、QE2,開動印鈔機,使美元不再安全。美國未能通過調整結構解決經濟金融市場根深蒂固的問題,而是“治標不治本”地通過借債向未來透支,對美元信用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NBD:那大家為什么一定要選擇白銀作為抗通脹、保衛(wèi)資產的工具呢? 宋鴻兵:隨著通貨膨脹在全球各地有愈演愈烈之勢,購買黃金白銀對沖美元風險成為各國投資人保衛(wèi)財富的選擇。 數據顯示,在美聯儲1913年成立至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美國的基礎資產成長了7000億,而2008年以來,美國基礎貨幣投放量驟增至2.7萬億左右,基礎貨幣投放量2年增加近2萬億。 貴金屬的金融屬性使其既能抗通脹又能對沖貨幣風險。英鎊最初的定義就是1英鎊=1磅純銀,在美國,白銀也一直作為貨幣流通到上世紀60年代末,白銀也一直是東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既然儲備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