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被預測或成為2013年最紅的詞。4月中旬,國際金價遭遇罕見暴跌,一度單日重挫9.3%并創(chuàng)30年以來最大日跌幅。當境外機構及投資大佬看空黃金之際,出乎意料地殺出一群“中國大媽”,瘋狂搶購金條及金飾品,各地金店幾乎被擠爆。這股搶金潮顯示出國內居民強大的投資與消費能力,也從側面暴露出投資渠道狹窄。
有人認為,“中國大媽”的購買力極強,可與華爾街金融大鱷抗爭,把華爾街賣出的黃金“照單全收”。實際上,這樣的判斷過于武斷。國際金價5月中旬以來再度調頭向下,失守1400美元/盎司大關。截至5月17日,已有一批“中國大媽”手中的實物金遭遇資產縮水。國際市場上,“中國大媽”搶購金條也沒有改變投行對黃金的看空。瑞士信貸商品研究主管近日表示,黃金一年內將在每盎司1100美元下方交易,五年內將處于1000美元下方。
“中國大媽”看好金價反彈,境外投行則看空,孰對孰錯有待時間來檢驗;蛟S“中國大媽”的出手沒錯,可就其急于抄底的沖動而言,很難說是理性的投資行為。過去10年,國際金價從330多美元/盎司猛漲至2011年9月一度突破1920美元/盎司,積累了太多的獲利盤,未來難以避免市場震蕩的加劇。把金價難得一見的暴跌,視作搶購便宜金條及金飾品的良機,瘋狂到多個國內大城市金店普遍出現(xiàn)供貨斷檔,其中盲目的成分不少。何況實物金并非黃金投資的首選方式,金飾品更不是黃金投資的適宜品種,在黃金投資行家看來本身很不專業(yè)。實物金流動性偏差,往往買起來容易而賣出去難。
歸根結底,“中國大媽”把“黃金當白菜買”是由于投資渠道狹窄。這與前幾年炒樓及炒蒜、炒姜等炒作行為具有相似性。中國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時任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去年6月在陸家嘴(行情 股吧 買賣點)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在世界上差不多是絕無僅有的!绷頁(jù)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1季度儲戶問卷調查,44.5%的居民傾向于“更多儲蓄”,17.9%傾向于“更多消費”,37.6%傾向于“更多投資”。較高的儲蓄率及偏高儲蓄意愿,除了社會保障不健全、教育支出壓力大等因素導致“被儲蓄”,很大程度上是居民投資渠道狹窄所致。
A股市場規(guī)模擴張?zhí)幱谌蝾I先地位,本該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經濟增長的投資機會,使股票投資成為個人財產性收入增加的載體。然而,A股市場牛短熊長,連年熊居全球主要股指排行榜末尾,多數(shù)投資者虧損累累,每年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個人投資者虧損出局。股市不具有吸納投資的作用,反倒成為投資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