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大王張叔馴傳奇 |
唐與毗的《泉幣匯考》等。但是近代以來除了戴醇士以外,大家看的都是拓片,真錢誰也沒見過,而且,原先大家都認為,該錢是黃巢所鑄,因為黃巢建立的農民政權號為大齊。20世紀30年代有人提出過懷疑,直到80年代,經(jīng)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考證后,才以有力的證據(jù)和嚴密的邏輯推翻前說,證明“大齊通寶”是南唐前期的鑄錢。
戴醇士所藏的那枚“大齊通寶”因殘缺左角,故稱“缺角大齊”,那是他家中的祖?zhèn)髦。但是戴氏久已失蹤,?jù)說在太平軍攻破杭州城的時候,戴氏懷揣這枚寶貝古錢舉身跳錢塘江而死,從此世間再也不見“大齊”蹤影。 時至六十多年后的1925年,戴葆庭卻偶然從江西鄉(xiāng)下逮著一枚。因為小孩子制作毽子需要,在上面戳了四個小洞,故世稱“四眼大齊”。由于“缺角大齊”不復存在,“四眼大齊”就成了世間孤品,頓時身價百倍。又有前述藏泉前輩的人文掌故,張叔馴得之后呵護之殷切可以想見,故長期秘不示人。他為防他人據(jù)拓片翻制,就連拓片也控制甚嚴。甚至在1927年印行的一期《古泉雜志》上,也沒有透出消息。 但是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時間久了,親朋至好總想一睹該錢的風采。張叔馴想了一個辦法,請翻鑄高手仿制一枚,以代真品,偶爾示人,足炫法眼,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這個秘密。這就是張叔馴后來帶到美國去的珍錢中,為什么會有兩枚“大齊通寶”的真相。這個謎底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馬定祥在一篇文章中揭開。 張叔馴一個佛界朋友朗悟和尚,也幫過他不少忙。朗悟和尚原先主持湖州城里南編吉弄拐角上的棲賢寺,后來又到杭州靈隱寺,在湖州地區(qū)非常有名望。這位朗悟和尚也喜歡玩古錢,深諳古錢的奧秘和學問,在云游四方時也注意收集。杭嘉湖地區(qū)的善男信女們知道朗悟和尚喜歡形制特別的古錢,也就都想方設法為之搜羅。有一年,一個杭州工匠從鄉(xiāng)下得了一枚五代楚鑄的鎏金質背龍鳳紋的“天策府寶”錢,大喜過望,將之呈送給朗悟和尚。朗悟將這枚前所未見的孤品推薦給張叔馴,張叔馴竟以三百兩銀子購下。長年累月,人多力量大,江南地區(qū)有價值的珍稀古錢很多都到了朗悟和尚的手上。這樣自然引起了張叔馴的更大興趣,每當過年過節(jié)朗悟來張家拜賀時,張叔馴總是吩咐賬房取出大捧銀元施舍。朗悟無以為報,最簡單的辦法自然是把自己收集來的古錢掏出來。據(jù)張家后人說,抗戰(zhàn)之前張叔馴的確是常去杭州靈隱寺的。他本人并不信佛,去干什么呢?想必總是與朗悟和尚口袋里的古錢有關系。 古泉學社第一人 張叔馴不僅朋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