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黃金”并非銅錢 西漢歷次幣改為何均不涉及 |
發(fā)布日期:09-10-27 08:37:2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社科院網(wǎng)站 作者: |
秦漢時期的黃金貨幣,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將黃金正式宣布為法定貨幣;西漢時期黃金貨幣的大量使用;東漢時期黃金貨幣"突然消失"。一千多年來,人們對秦漢時期的黃金貨幣議論紛紛。有的人懷疑西漢史籍中的"金"都是銅或至少部分是銅;有的認為東漢黃金貨幣的突然消失是我國古代經(jīng)濟史上一個難解之謎;有的認為西漢時期黃金貨幣的大量使用已達到"金本位時代",有的認為西漢的黃金"不是正式的貨幣"。這些問題的討論,進一步促進了秦漢經(jīng)濟史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但在討論中,人們僅從黃金而論黃金,忽略了黃金與"下幣"銅錢之間的關(guān)系。 一、秦漢時期黃金貨幣特點:法定“上幣”,每次出土量小。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唯一以黃金作為流通貨幣的國家是楚國。在此之前,雖然有關(guān)于黃金作為交換的文獻記載,但要把一定量的黃金鑄成一定的形狀,并印上一定的文字標記,則是從楚國開始的。楚地盛產(chǎn)黃金,因此所鑄的"爰金"是我國最早的黃金貨幣。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將黃金正式宣布為法定貨幣。"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于是黃金貨幣便在全國流通。建國以來,在陜西興平念流寨出土秦代金餅1枚,含金量達99%,徑5.1厘米,重量260克,底刻"寅"字;以后又在陜西臨潼武家屯窖藏出土秦漢金餅8枚,其中原編號96的1枚重量253.5克,刻有"益兩半"三字。很顯然,這里的"益"與秦朝"黃金以溢為名"的溢相通。溢與兩,都是秦朝的貨幣計量單位,陜西地區(qū)秦國金餅的出土,說明黃金貨幣不僅在楚國通行,而在其他地區(qū)也有黃金貨幣在流通。 如果說,由于秦朝二世而亡,因而出土的黃金貨幣很少,那么到了漢代,黃金貨幣出土的數(shù)量與范圍就相當(dāng)可觀。根據(jù)本世紀以來載諸報刊的考古出土資料進行初步統(tǒng)計,漢代的黃金貨幣出土的報導(dǎo)共有26處,遍及14個省市。具體地點是:陜西。何靼、咸陽、興平、臨潼。河南。郝尻枴铌、鄭州、扶溝。河北。簼M城、定縣、邯鄲。湖南。洪L沙、湘鄉(xiāng)。湖北省:宜昌。北京市:懷柔。廣西。汉掀、貴縣。廣東。旱聭c。山西。禾_|寧。捍筮B、新金。安徽。簤劭h。江蘇。黑M榆、銅山。浙江省:杭州。山東省:即墨。由上出土資料說明,漢代黃金貨幣流通范圍已遠遠超出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領(lǐng)域而遍及全國。 漢代的黃金貨幣與楚國的"爰金"有所不同。楚國的爰金形狀大致分為二種:一是餅狀,如1982年在江蘇盱眙南窯莊有25塊金餅出土,四周上翹,中端微凹;另一種是版狀。版有三式,即平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