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入詩,最早應(yīng)屬《詩經(jīng)》“既見君子,賜我百朋”的佳句。海貝為最早的自然貨幣,這里的“朋”就是貝幣的計算單位,十貝為一朋。
漢代才女卓文君曾以“男兒重意氣,何以錢刀為”的詩句,暗喻負心丈夫,錢刀買來的愛情是不能白頭到老的。這里的“錢刀”是指戰(zhàn)國時期的“刀幣”。東漢張衡在《四愁詩》云:“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敖疱e刀”是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所鑄的青銅鑄幣,“一刀平五千”,其中“一刀”因是黃金錯就,人們慣稱:“金錯刀”。王莽在歷史上是著名的造幣“專家”,所鑄錢幣精美異常,尤以“金錯刀”歷來被收藏者所珍愛。唐杜甫在《對雪詩》吟道:“金錯襄徒罄,銀壺酒易賒”。李白有:“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的詩句。韓愈則詩云:“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足見大詩人們,對“金錯刀”都是十分喜愛。
貨幣在中國歷史分為“四大體系”,漢初的“五銖錢”便是一個明顯的代表,它是由“半兩錢”演化而來的。它始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自漢以下歷經(jīng)六朝直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更行“開元通寶”!拔邈忓X”流通達739年,系我國錢幣史上鑄行最久,最為成功的長壽錢。王莽代漢將“五銖錢”罷廢,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恢復了“五銖錢”體制。唐代詩人劉禹錫《蜀先主廟》詩曰:“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分鼎,業(yè)復五銖錢”。詩人以“五銖錢”為漢業(yè)的象征,以錢幣為說暗喻劉備振興漢業(yè)的勃勃雄心。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開元通寶”問世。宣布了“五珠錢”的終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