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詩話 |
發(fā)布日期:10-11-21 08:49:06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 作者:杜天麟 |
中國古詩詞卷軼浩繁,有如煙海,歷來重氣節(jié)而有正義感的文人雅士,以其犀利的筆觸,辛辣地嘲諷并針砭時弊,揭露黑暗,同情黎民。他們的詩有的寫實,有的記史,即抒情又敘事。深探其究,從中可以找出不少有關(guān)貨幣變遷及其功過的評述,至今讀來,仍不乏給人啟迪和教益。 以錢入詩,最早的要數(shù)《詩經(jīng)》中“賜我百朋”和“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這里說的“朋”,即海貝的計數(shù)單位,每20個貝為一“朋”。這對遠離海洋的中原來說,“百朋”可謂多矣。 “貝、布”為早期的貨幣雛形,且“布”形似生產(chǎn)工具。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封建割據(jù),“刀幣、布幣、楚幣、圜錢”各行其道。秦始皇兼并六國后,統(tǒng)一幣制,欽定“天圓地方”的“半兩” 錢。它是秦代“天命皇權(quán)”的象征,其造型極具政治色彩。故,現(xiàn)代古泉學(xué)家丁福保曾有詩詠曰:“千秋唯有長城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莫道區(qū)區(qū)僅半兩,曾看劉項入咸陽。” 初漢時,改由實物稱量而每枚重3.5-4克的“五銖”錢,史載“天下非上林苑所鑄之三官錢而不行”。王莽篡帝改國號為“新”,七年間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導(dǎo)致錢法紊亂,商賈不行而流通“六泉十布”和“刀幣”。西漢時,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而“當壚賣酒”,表現(xiàn)了“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作聘的忠貞愛情,被世人傳為佳話。故,古詩贊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唐高祖李淵按照開創(chuàng)富庶,安定生活及開辟新紀元之意,一改歷代以“銖 ”、“兩”為貨幣的計量單位制度,始鑄“通寶” 錢,錢文即由當時著名的書法大家歐陽詢所書。杜甫詩云:“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及“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說的就是“開元通寶”錢。孟浩然也有詩曰:“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錢昭度更是作詩曰:“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 唐代“詩鬼”李賀,用詞度句之奇,借物寓意,以示精神寄托而慰藉,更是令人拍案叫絕!按箺钊~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蜂歸。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沉琥珀;ㄅ_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回風舞。榆莢相催無知數(shù),沈郎青錢夾城路”。因榆樹長葉前,先在枝椏生莢,形如小錢,民間俗稱“榆錢”。此詩看似寫景寓情,末句卻峰回路轉(zhuǎn),實際上是在指責劣值幣造成經(jīng)濟混亂的弊端。 從唐代詩人劉禹錫“勢分三足鼎,業(yè)變五銖錢”,到北宋詩人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