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號錢與年號錢的區(qū)別 |
發(fā)布日期:10-11-29 09:00:2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初涉老錢幣收藏者,常將國號錢誤作為年號錢,進而在鑒別錢幣年代上出差錯。 歷史上,凡一個新的國家或朝代誕生,都要另起一個新的國號,有的把國號鑄在錢幣上,錢幣界稱之為“國號錢”。 例如,五代十國時,周世宗柴榮,曾于顯德二年(955)效唐武宗之法,銷天下3336處寺院之銅佛,鑄行“周通元寶”錢。“周通”之意為“周國通行的貨幣”,是一種很明顯的“國號錢”;公元937年,徐知誥在金陵代吳稱帝,建立國家,改國號為大齊,遂鑄行“大齊通寶”國號錢。不久徐復(fù)姓李氏,改國號大唐,史稱南唐,至顯德六年(959)七月時,又鑄“唐國通寶”及“大唐通寶”兩種國號錢;趙匡胤代后周稱帝,建都開封,國號宋,史稱北宋,鑄“宋通元寶”國號錢。到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鑄行“皇宋通寶”國號錢,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還鑄有“圣宋元寶”國號錢;南宋時,寧宗嘉定三年(1210)鑄有“圣宋重寶”當(dāng)五鐵質(zhì)國號錢。寶慶年間(1225—1227)和寶祐年間(1253—1258)分別鑄有“大宋通寶”、“皇宋元寶”國號錢;清代太平天國政權(quán)所鑄“太平天國”銅錢,實際上也是一種國號錢。 所謂年號錢,就是鑄有當(dāng)代皇帝年號的錢。最早的年號錢是在東晉成帝咸康四年(338),四川氏人李壽廢其侄李期,改國號大漢,鑄“漢興”錢,是我國錢幣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年號錢,可說是由“國號錢”到“年號錢”的一次新的改革,繼“漢興”錢后,又出現(xiàn)了南北朝時劉宋“孝建四銖”、“永光”、“景和”以至唐、宋、元、明、清的許多年號錢。在我國歷代錢幣中,年號錢要比國號錢多得多。 還有一種年號錢,皇帝以某種吉祥的詞來紀年,如永安、政和,也是年號錢。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以“貞觀”來紀念他開始統(tǒng)治的時期,“貞觀”就是李世民的年號。有時,一個皇帝過不了兩年,就要更換一個年號,這種變更叫“改元”。女皇武則天在位22年17次改元,共有18個年號。凡鑄皇帝紀年的錢均為年號錢。 我國錢幣史上,有些正用錢雖然也是一些吉祥詞,都不是年號錢,也不是厭勝錢,更不是國號錢。因此,初學(xué)集幣者要區(qū)別開,不可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