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錢幣之方足布和釿布 |
發(fā)布日期:10-01-26 09:00:0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黃金網(wǎng) 作者: |
布無大差別,書法與鑄造的工藝有些變化,可見行用頗久。 秦國也曾鑄造過“方足布”,如杜陽、梗陽、木邑、木門等。惠文王八年,秦取得魏國的梁邑。這里曾是魏國的河西造幣中心,曾出過“尖足布”,似乎也出過“方足布”。秦人占領(lǐng)之后,鑄幣并沒有間斷。現(xiàn)在傳世的梁邑布中,那些文字輪廓、字體結(jié)構(gòu)的變化風(fēng)格與安陽布相比略有近似之處,可能是秦人所鑄。此后,秦人東進打敗趙武靈王,取得離石與藺。這兩個地方是趙國北疆的鑄幣中心,藺曾出過“刀布”,“尖足布”,“圓足布”等,有種文字豪邁的“方足布”,可能是秦以后鑄造的。秦早期東侵,摧毀了唐是、中都、晉陽、隰氏,占領(lǐng)了魏國的寧新,后改名安陽。其地是中原的樞紐,是商業(yè)重地,秦正可以在這里發(fā)動一次貨幣戰(zhàn)爭,以擾亂趙、魏的金融,榨取三晉資源,支持其長期的侵略,于是鑄造了大量的“安陽布”(安陽大布),其數(shù)量之多超越了各地的紀錄,現(xiàn)存的“方足布”中它可能居四分之一。之后又出了一種大型的重量僅是小布的一倍,而面值則可能高至十幾倍以上。這是我國發(fā)行大錢的開始。在黃河南岸秦人首先取得魏國的陰晉,后改名為“寧秦”。接著東出崤函占領(lǐng)了宜陽、魯陽,在那里鑄造魯陽布。這幾種方足布風(fēng)格接近,款式相同,數(shù)量也很大,在“方足布”中不失為上佳品。在此期間,政府竭力推行當(dāng)寽布,齊、燕、趙也著重鑄造刀貨,宋國一度發(fā)行“殊”“四”釿布。“方足布”的維持全靠秦國。這一變動是意想不到的。不過秦國并非對“方足布”有特殊的好感,它推行“方足布”只不過是經(jīng)濟戰(zhàn)略中的一種策略而已。自從安陽、梁邑等大布發(fā)行之后,方足布的信用就被破壞,結(jié)束了它二百年流通的歷史。 “方足布”在先秦古幣中一向居于顯赫地位,為人所重視。初期大布如盧氏捏金、洮捏金等,現(xiàn)今頗為少見的銳角布(有耳布)如垂、公等,也是很難得。中期的半布傳世較少,燕布也不是很多,三晉所產(chǎn)的方足布,直讀、傳形、合背、倒書,向來是收藏家們的收藏目標。后期秦國所出的安陽大布較為多見,而梁邑大布則少見!胺阶悴肌敝蟹Q為“稀世珍品”的“右明新治”四字布更為珍貴。 (橋足布) 釿布因面文多帶“釿”字而得名。其特征為體形較大,平首、平肩或圓肩、圓襠、方足,或有郭或無郭。因兩足間袴襠呈拱橋狀,所以又稱為橋足布。這種平首布錢一般分為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以“安邑”布為例,最長者為“安邑二釿”布錢,通長6.5厘米,足寬4.0-4.3厘米,重25-29克;最小者為“安邑半釿”,通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