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歷史人物金銀幣之馬可•波羅、哥倫布 |
發(fā)布日期:12-06-12 13:11:49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 作者: |
萬里迢迢到大都,東方神奇匯一書。西人探秘心向往,航路新辟兩地殊。
一生抱負為遠航,開辟新路向東方。美洲土著雖遭難,文明加速巨帆揚。
馬可•波羅是13世紀著名的旅行家,哥倫布是15世紀杰出的航海家,都是意大利人。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歷盡艱辛,用了四年多到達中國,并擔(dān)任了當(dāng)時元朝皇帝委派的官職,訪問了中國及周邊國家的許多地區(qū),其所見所聞匯集于《馬可•波羅游記》一書,此書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后新航路的開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哥倫布十分崇拜馬可•波羅,對《游記》所描述的東方世界充滿好奇和向往,他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后四次出海遠航,雖未達到印度和中國,但卻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新航路的開辟,對于美洲土著居民來說是滅頂之災(zāi),但對于加速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卻具有重要意義。
1983年馬可•波羅金銀紀念幣金質(zhì)紀念幣
1983年首發(fā)了馬可•波羅金銀紀念幣,該幣曾榮獲1983年世界硬幣大獎“最具歷史意義幣”獎。八十年代初,中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不久,中國人對外界尤其是西方的文明成果充滿新奇感,但長久的思想束縛讓大多數(shù)人望而卻步,在這種形勢下,急需各方面的精神鼓舞,既然馬可•波羅可以不遠萬里、克服重重苦難到大中國,那么當(dāng)代中國人也一定可以沖破束縛,走向世界,于是,馬可•波羅紀念幣應(yīng)運而生。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在金銀幣上得到體現(xiàn):正面圖案為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長城嘉峪關(guān),背面是馬可•波羅頭像及兩艘遠洋帆船,馬可•波羅大部分走的是陸路,遠洋帆船是用不到的,這兩艘帆船應(yīng)該是幾百年后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們所乘坐的,時空的穿越運用,恰恰說明了馬可•波羅和他的《游記》是刺激西方人探尋東方、開辟新航海路的重要誘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遇到了“迷茫和不知所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國人的思想進一步解放,迷茫和不知所措頓時煙消云散,開放迅速擴大,改革進一步深入。借此良機,1992年和1993年連續(xù)發(fā)行了馬可•波羅金銀紀念幣,工藝更精、規(guī)格更大,正面圖案統(tǒng)一為國徽、國號、年號,背面圖案均為馬可•波羅頭像,元大都白塔、廟宇,宮殿、城墻、牌樓、石橋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再現(xiàn)了元朝時中國的強盛和富足,這種強盛和富足通過馬可•波羅傳到西方,西方人被深深吸引,哥倫布遠航時,就曾懷揣西班牙國王給元朝大汗的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