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黃金價格將以需求為主導 |
黃金是一種奇異的礦產(chǎn),一旦被開采出來,便幾乎不再消失。它供應的變化僅是儲存形式上的改變,或躺在央行的金庫里,或躺在女士的首飾盒里,或躺在海洋深處的沉船里,缺乏工業(yè)用途是其一個基本特點,這是分析黃金與其他自然資源的差異。黃金市場的規(guī)模不大,現(xiàn)時已知悉的地上存金量約為16.6萬噸,已確認之地下存金量約為2.6萬噸,黃金的產(chǎn)量每年維持于2000至2500噸,由于很多產(chǎn)金大國如南非等近年蘊藏量已接近枯竭,加上開采成本越來越高,生產(chǎn)過程復雜漫長,生產(chǎn)量非常穩(wěn)定等原因,黃金的供應彈性很低。因此,金價主要是需求面主導。 在現(xiàn)實生活里黃金扮演著三種角色。 第一是一種商品,價格受實質供求影響。黃金的實質用途就是用作珠寶飾物,需求主要來自中印兩大新興市場。第二是投資品,黃金是沒有利息、股息或租金回報的。黃金的投資收益全來自于資產(chǎn)價格變動,投機味道較濃。黃金“無息”和“貯存成本”正是此投資品種的最大不利因素,因此利率上漲與金價一般成反比。第三作為一種儲備,指黃金作為央行的外匯儲備。黃金作為外匯儲備起源于19世紀中期盛行的金本位制度,當時各國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黃金,貨幣之間的匯率即由它們的貨幣價值決定。金本位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被美元本位取代,各央行于20世紀九十年代大量拋售手上黃金,但不少央行仍繼續(xù)持有黃金。金融海嘯期間,不少人擔心美元地位被動搖,對金價構成支持,這也是黃金的“避”功能。 從黃金市場來看,近年金價以需求面主導,特別是投資需求的主導。1979年投資需求在總黃金需求中比重高達53%,今天只占26%;黃金和金礦股于1981年高通脹期占全球資產(chǎn)總值26%,今天只占1%,表示目前投資需求走高的空間還是挺大。黃金主要用來對沖兩種風險:通脹(貨幣貶值)和危機(如經(jīng)濟衰退和戰(zhàn)爭等),這也是分析黃金投資需求的兩條主線。歐美的量化寬松預示著其貨幣會持續(xù)貶值,美元與黃金價格趨勢自1985年至今均呈反向波動關系,相關系數(shù)為-0.3291。在過去10年間金價每年平均上升18.3%,與美元轉弱因素的刺激密不可分。 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儲備貨幣,美元愈發(fā)不值錢,坐擁龐大外匯儲備的國家如中國等亟需分散風險,許多都行動起來采購黃金。目前中國內(nèi)地、俄羅斯、印度、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巴西和新加坡這些新興國家或地區(qū)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比重平均低于3%。中國和日本的外匯儲備中黃金僅占1.6%和2.5%。比起美國的70%和德國的66%,亞洲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