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挫之后 誰為黃金定價? |
要國家,鈔票的發(fā)行成了脫韁野馬,更成了一種極為方便的政策工具。鈔票的濫發(fā),至今屢次發(fā)生。不論是2001年,因網絡泡沫的破裂,還是2008,因全球衰退,印鈔票皆成為最方便的做法。 全球改采浮動匯率制度后,黃金自1971年的37美元,2001年的265美元,一路上升走至2011年的1920美元。若鈔票的供給量可 “想增加就增加”,但黃金的供給數量卻僅能靠新開采的金礦提供時,鈔票與黃金之間的對價關系,就很清楚。2001年來,美元的超額供給,當然更是黃金在其后十年間,上漲超過七倍的重要因素。 制度影響力 此次黃金價格的暴跌,實源于各種錯縱復雜因素;有長期有短期,有正面有負面;但一時之間,隨著價格的劇烈震蕩,黃金成為一群人熱烈“搶進搶出”的標的。急著標售的人,擔心黃金已走完這一波三十年來的多頭,因此趕著下車;與此同時,搶著買進的亦大有人在,全球第一及第二大黃金市場的印度及中國大陸,更有許多人急著在上周黃金驟跌后,因為投資或飾品的需求,大量搶購黃金。 但其實應認清的是,黃金固然抗通脹,但2008年后,通脹的擔心并非金價上漲的唯一理由。走過全球80年來最大經濟危機,美元的地位是否如前,各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組合中,美元比例下降時,是否將由黃金取代部分地位,這些制度上的改變,才是最終也最長遠影響金價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