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一路飆升,突破1000美元大關(guān)后,近幾周更是企及1200美元以上高點。那些一味看多黃金的投資客——所謂“黃金蟲”——開始斷言金價可摸高至2000美元。然而,近來的金價漲勢頗有泡沫嫌疑,因為經(jīng)濟基本面并不完全支持如此高價。
但凡金價飆升,無非是兩種情形:要么通脹嚴重且仍在加劇,這時黃金成為對沖通脹的一種工具;要么經(jīng)濟存在準蕭條(near-depression)風險,投資者對銀行存款安全憂心忡忡,這時黃金成為一個避風港。
過去兩年的金價走勢符合上述規(guī)律。2008年上半年,金價開始猛漲,當時,新興市場經(jīng)濟過熱,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人們擔心新興市場在高增長的同時出現(xiàn)高通脹。即便是這種由對沖通脹導(dǎo)致的金價上漲,也不乏泡沫成分。到了2008年下半年,當高達145美元的油價開始扼殺全球增長勢頭之時,世界經(jīng)濟滑入衰退。對通縮的擔憂取代了對通脹的恐懼,金價也隨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一道開始向下調(diào)整。
雷曼兄弟破產(chǎn)引發(fā)恐慌,投資者擔憂其金融資產(chǎn)——包括銀行存款的安全,于是金價開始二度走高。直到七國集團承諾增強存款擔保力度并為金融體系擔保之后,那種恐慌才有所緩解。2008年年末,恐慌情緒逐漸消散,金價再度下行。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jīng)濟滑入準蕭條,黃金的商業(yè)、工業(yè)乃至奢侈品方面的使用需求進一步走弱。
2009年2、3月,金價再次破千,這一次是因為,市場認為美國和歐洲的金融體系大都處于近乎資不抵債的狀態(tài),許多國家的政府無力再為存款或金融體系進行擔保——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同時也是“大到救不了”。
隨著美國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推出問題資產(chǎn)剝離計劃(TARP),剝離銀行壞賬以進一步支持金融體系等一系列措施的見效,全球經(jīng)濟衰退逐漸接近底部,那一輪恐慌也慢慢消散了,于是金價再度掉頭向下。
問題是,既然最近幾個月不存在通脹或蕭條的短期風險,為什么金價又再次飆升呢?
支持金價上升的確有若干理由,但是根據(jù)那些理由,金價應(yīng)當緩慢上升,并且存在下行調(diào)整的巨大風險,而不是像黃金蟲們所鼓吹的那樣“飆升至2000美元”。
首先,由于世界經(jīng)濟仍處于全球通縮階段,財政赤字大規(guī)模貨幣化在所難免,這導(dǎo)致中期通脹憂慮。
第二,由于銀根過度寬松,一波流動性大潮正在滿世界追捧資產(chǎn),其中也包括大宗商品,這有可能最終推高通脹。
第三,套息交易(carry trade)帶動美元迅速走軟,而美元匯率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又存在一種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即美元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