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幣話(5)——玄奘西游(賈關(guān)法)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5月下旬,如需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m.024w.cn/),謝謝! 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但他為什么要去取經(jīng),恐怕多數(shù)人說不清楚。 玄奘(602-664年),名陳袆,唐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幼年家貧,父母早喪,13歲剃度出家,21歲受具足戒。因精通佛教經(jīng)藏、律藏、論藏,世稱三藏法師,有“佛門千里駒”之譽。但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產(chǎn)生去印度求法的念頭。曾兩次上表,請求西行,雖然都沒有被唐太宗批準,卻使他的信念更加堅定:“昔法顯、智嚴亦一時之士,皆能求法導利群生,豈能高績無追,清風絕后?大丈夫自當繼之!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混在一群逃荒的災(zāi)民中出了長安。朝廷獲悉后,敕令沿途官府追捕捉拿。玄奘不為所懼,晝息夜行,巧與周旋,沿著絲綢之路前往天竺(印度)。當他偷渡玉門關(guān)后,進入了人跡罕至的荒漠之地。曾突遇風沙,迷失方向,身陷絕境。后被乘馬救起,馱著他找到水源,才得以繼續(xù)前行。 在高昌國(今吐魯番以東),玄奘受得當?shù)胤鸾掏降臒崆闅g迎。高昌王贈給他許多金銀衣物,配備了50多名向?qū)Ш碗S從,還寫了24封親筆信,請沿途各國君主予以關(guān)照。但是,取經(jīng)之路并非因此變得平坦,在翻越凌山的7天中,隨行人員竟有近一半死于酷寒。 玄奘以頑強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到達印度。他遍訪佛教名寺,博覽佛學群書,虛心請教各學派的高僧大師。642年12月,印度舉行歷史上規(guī)?涨暗姆饘W經(jīng)典教義辯論大會,玄奘作為國王戒日王特邀的主講人,以一口流利的梵語,讓到會的數(shù)千名博通經(jīng)義的印度僧侶,深為嘆服,大會連開18天,竟無一人提出異議。散會那天,各國國王贈給玄奘許多金錢,但他分文不要,全部轉(zhuǎn)送貧苦百姓。戒日王一再誠懇地挽留玄奘留在印度,還有一位國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來,愿意為他建造100所寺院。但玄奘絲毫不為功利所動。返國之時,戒日王等印度友人,揮淚送行幾十里,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初,玄奘帶著657部佛教書籍,經(jīng)由西域回到了中國都城長安。正月二十四日,長安城里人山人海,路兩旁擺著香案和鮮花,鼓樂喧天,佛音繚繞;实厶厥辜暗胤揭獑T親自出迎玄奘,數(shù)萬僧尼排著隊,把他帶來的經(jīng)卷佛像安置到弘福寺。不久,玄奘又到洛陽朝見唐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