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定邊縣男子劉先生在定邊縣某銀行的ATM機上取出1000元,由于看到最近有不少錯版人民幣的新聞,劉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仔細檢查了自己取到的10張人民幣,竟然真的翻到一張2005年版百元錯幣。“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的有一張是錯版人民幣!眲⑾壬χf,發(fā)現(xiàn)錯版的百元大鈔,從正面看,錢幣的左邊水印頭像上的眉毛有兩條。
這段時間,“錯版幣”又大熱起來,時見各類報道鋪天蓋地,要么煙臺、要么合肥,一張張所謂“錯版幣”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了頭,且各有特點,或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是“眉毛有”,“風頭”把這一張張紙幣吹得神乎其神,仿佛就僅此一件、價值連城。一些甚至稱,一張所謂“錯版”價值上百萬元,引來好奇網(wǎng)民紛紛掏錢“尋寶”,不少人甚至憑此做起了發(fā)財夢,一夜之間收羅出來,拍出個好價格。河南錯版紙幣詐騙
“錯版幣”真就成了收藏市場的新寵?只怕未必。其實,對于錯版幣的討論早有苗頭,河南錯版紙幣詐騙只不過尚未有今日之勢,原本也只是碰個稀奇,沒多少人當回事,河南錯版紙幣詐騙可偏偏這一次刮的“錯版”風,帶上了巨大利益,因而引發(fā)了普遍關(guān)注。對于錯版幣,不久前央行某負責人就曾做過答疑,稱“錯版幣”不存在。其實,道理也很簡單,稍加溫習即可知,制幣需“模板”,錯版錯版,錯的就是“模具”,是設(shè)計環(huán)節(jié),連“源頭”都錯了,其真是流通出來,怎么可能只獨一無二那么幾張。有消息稱,錯版幣真是有,只不過出現(xiàn)就應被,或立馬采取措施收回,因此特別稀少,這一說法不論是否可信,其終歸也是對錯版幣持反向態(tài)度。
歸根結(jié)底,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這些“珍稀貨幣”,只能暫稱之為“錯幣”,即殘次品。紙張、墨印,制幣流程出現(xiàn)些許偏差,造成小概率印制問題;或有投機,通過人工制作,切改、刮涂紙幣,以此制出他們口中的“錯版幣”;甚至有人直接使用人工“加工”過的紙幣或假幣,實施詐騙,炒作其價值,致使一些收藏者于其中,損失甚巨。不久前,就有兩個案例值得,一是一些所謂的“拍賣公司”,河南錯版紙幣詐騙通過熱炒“錯版幣”,收取紙幣持有者的前期費用;二就是有詐騙團伙通過“錯版幣”向老人行騙,涉案金額均以萬計。
“錯版幣”的“走紅”,看似偶發(fā)事件,實則不少人已是看出些熱炒的影子,不論哪家報道,網(wǎng)民反應均是憤慨與質(zhì)疑,稍加了解都能不少投機者在名稱上偷換概念的把戲,而所謂的“收藏熱”,動輒有買家數(shù)十萬上百萬報價,卻沒見哪張“錯版幣”能正大躺在拍賣桌上傾聽落錘聲。除此之外,那些淪為違法犯罪之流者,更是應“清掃”干凈,搭上“便車”,比投機者更可恨。
正如專業(yè)人士所提,對待“錯版幣”,就是應當“一不相信,上當,三要抵制”,炒得快,降溫也快,尤其是在一片惡評面前,這樣的“新”,決然不是物產(chǎn)華美之地。君不見,一句問詢、一片關(guān)注、一絲心動背后,都有不同角色躲在暗處竊笑,一張張“價值連城”的財富,怕也是一鉤肥美釣餌,只待愿者上鉤。
來源:巴蜀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