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勝錢遙想盛京驛站 |
發(fā)布日期:09-07-23 08:20:0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孫志剛 |
驛站也稱郵驛,“郵”即傳遞信函,也稱為“遞”或“傳”;“驛”是為傳信者提供服務的地方,負責提供各種交通和通信工具。清代把“郵”和“驛”融為一體,形成特殊的驛站制度。作為“龍興之地”的盛京驛站,在其存在的近250年中,是清王朝在盛京及通往京城的惟一官方通道,F(xiàn)在,盛京驛站雖然早已沒了蹤影,但這枚“盛京驛站”厭勝錢,依稀還能讓我們看到它曾經(jīng)的盛景。 清代沿襲明朝的舊制,除在交通干線設置驛站外,還設置了遞運所,專門從事遞送軍隊和官方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但因盛京是清朝的留都,在全國有著特殊的地位,所設驛站的職能與管理也與其他省有所不同。 盛京驛站的設置不受行政區(qū)劃的限制,而是根據(jù)交通狀況而定。驛站分驛、站、鋪三部分。驛成了官府接待賓客和運輸官府物資的組織,站則成了傳遞國家重要文書和軍事情報的組織,鋪則由地方州、廳、縣管理,負責一般公文和信函的傳遞。 清代在盛京設置了29處驛站。這29處驛站分別是:盛京驛、舊邊驛、巨流河驛、旗堡驛、二道井驛、小黑山驛、廣寧驛、十三山驛、小凌河驛、高橋驛、寧遠驛、東關驛、沙河驛、懿路驛、高麗屯驛、開原驛、十里河站、迎水寺站、浪子山站、連山關站、通遠堡站、雪里站、鳳凰城站、噶布拉村驛、薩爾滸驛、穆喜驛、嚴千戶屯站、法庫站。 這29處驛站四通八達,向東可達興京老城(今新賓),向西至山海關直通京城,向南至鳳凰城站可達朝鮮,向北由法庫站至吉林寧古塔。各驛之間的里程最多80里,最少40里。各鋪之間的里程最多不超過50里。與別省不同,盛京驛站的驛丁都是旗人。 盛京驛站歸盛京兵部管理,各驛按等級配有驛使、驛馬,鋪配有鋪兵。驛站在傳遞公文情報、接待官員、軍隊調遺、物質交流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發(fā)明與發(fā)展,驛站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1912年8月1日,當時的奉天省公文改歸郵局遞送,盛京驛站最終結束了它的使命。 這枚厭勝錢是圓形錢,為厚肉餅錢,重162.5克,直徑6.3厘米, 外郭為寬緣,厚度0.52厘米,中間為方孔,內郭為廣郭,孔的周圍有較深的手磨痕跡。材質為紅銅,有銅銹,屬熟坑,包漿很好,拿在手中有沉甸甸的感覺。面文是大字楷書,直讀陽文“盛京驛站”(驛字為繁體字),背文有大字楷書陽文異體“實”字,也就是在 “是”字上加一個“寶蓋”頭,表示實心、實足的意思,另一個解釋為放置的意思。 有專家認為,在這里應該解釋為實心,真誠、老實的意思,刻上這個字的用意似以座右銘的形式來教育、提醒驛站的官員辦差時要牢記老老實實的宗旨。 這枚幣于何時制造的,又制造了多少,又為何制造,是作為通行證還是紀念性都無據(jù)可查。但有專家認為,此系真品無疑,年代最晚為民國。因為盛京驛站結束之后是不可能再發(fā)行此類“紀念幣”了,而且那時的銅料是由官方控制的,所以,這枚幣應該是官方發(fā)行的“紀念幣”,它才能有這樣的材質、大氣和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