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貨終為善人收 |
發(fā)布日期:10-09-13 08:51:0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dǎo)報 作者:嘉泉 |
這是一組戰(zhàn)國時期平肩弧足空首布,共計十八枚,包括:“高”、“富”、“益(舊釋寶或朋)”、“松”、“”、“戊”、“貞”、“上”、“公”、“富”、“羊”、“化”、“鬲”、“智”、“西”各一枚;多字空首布“棘甫小化”三枚(今釋“市中小化”,其他尚見“市東”、“市西”、“市南”、“市左”小化等),其中“高”、“富”、“益”三枚為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中圖版四、圖版五原物,此組空首布中的一部分曾由著名錢幣收藏家陳健宇、彭信威先后收藏,每枚均鑄造精美,除一枚肩有小裂外,其余保存良好,如此多品種搜集難度極大,甚為珍貴。 陳健宇原名陳卓偉,華僑出身,早年擔(dān)任軍校教官,居北京,收藏古今錢幣眾多,他于上世紀40年代后定居香港,曾于50年代在香港舉辦個人藏品展覽。陳卓偉收藏的古錢幣中,部分來自當(dāng)時琉璃廠著名的古玩商、金石專家黃伯川。在定海方氏著《言錢別錄》中,附有陳卓偉先生筆記:“民卅六年春,余來故都青年軍二零八師任教,得暇輒往和平門外廠甸,琉璃廠一帶詢購古錢,與通古齋黃伯川老先生友善,將其藏錢廉價讓予,并以定海方氏所著之《言錢別錄》及是書見贈。余時方覓購,未獲,閱覽一遍增加古錢知識不少”。1952年陳卓偉為中國大陸救濟總會籌款,將個人收藏歷代中國貨幣運往臺灣義展,展覽門票收入全部捐贈救濟難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銅鑄幣廣泛通行。這些銅鑄幣總共有四個體系,即布幣、刀幣、環(huán)幣和所謂蟻鼻錢。布幣是由農(nóng)具鏟演變出來的,可能是 字的同聲字借字, 是古代農(nóng)具的名稱,古詩中有“ 乃錢 ”的句子。空首布有許多種類,最早的是一種特別粗大的布,身長連首有的長達16.5厘米,而且納柄的空心一直通到布身的腹部,肩圓底平,兩面都沒有文字。 另一種大型的空首尖足布,布首特別長,兩肩上聳,兩足尖,多數(shù)沒有文字,部分為數(shù)目字或日、工、呂、甘丹等。普通空首布據(jù)其形狀有平肩和斜肩,底部既非平底,也不是尖腳,而成一種弧形,文字的數(shù)目有一字和多字,文字內(nèi)容則有紀數(shù)、紀干支以及其他意義尚不明確的文字。紀數(shù)文字目前所見自一到十都有,并不是指重量或價值,大概僅是一種記號。紀干支的也未必一定是指年份。另外,布上發(fā)現(xiàn)的許多字,如“上、下、土、貝、金、城、武、戈、平、行、周、雨、益、羊”等等,具體是什么用意,雖歷代錢幣學(xué)家一直在研究揣測,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結(jié)論。 根據(jù)清代以來錢幣學(xué)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