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歷史上最長壽錢幣“常平通寶” |
發(fā)布日期:10-09-27 09:10:09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 |
“常平通寶”背面 “常平通寶”正面 中國錢幣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古代先進的錢幣文化曾遠播到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對這些鄰國的貨幣制度產(chǎn)生深遠影響。東鄰朝鮮早在十世紀(jì)即仿造中國錢幣形制鑄造圓形方孔錢。朝鮮李朝時期鑄造的“常平通寶”錢,前后鑄行流通達200多年,可謂朝鮮歷史上最長壽的錢幣,被譽為“朝鮮第一錢”。 雖然早在公元996年(北宋至道二年),朝鮮即已仿照中國唐朝的“乾元重寶”錢,開鑄朝鮮最早的錢幣——“乾元重寶”背“東國”錢,此后還曾經(jīng)鑄造過“海東通寶”、“朝鮮通寶”等錢幣,但朝鮮自鑄錢數(shù)量不多,日常交易仍以米、布為主,間或使用中國銅錢。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流通交易媒介錢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鑄錢數(shù)量的不足導(dǎo)致了“錢荒”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影響了經(jīng)濟生活的正常運行。朝鮮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年,明崇禎六年)開始鑄造“常平通寶”錢。“常平”二字并非年號,是因該錢首鑄于常平廳而得名。但不久即因反對者眾而停鑄。肅宗李焞四年(1678年,清康熙十八年)開始大量鑄行,除常平廳之外,各有關(guān)廳、曹、營、監(jiān)等也參與了鑄造,使得鑄造數(shù)量大增。此后鑄造不斷,直至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采用機器鑄幣止,常平通寶前后鑄行達260年之久,徹底改變了此前朝鮮社會以米、布為主的市場交易狀態(tài),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