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有一處古村落,即現(xiàn)在高平市的王降。小小村落,中國版圖沒能見到它的坐標(biāo),在晉東南這張舊地圖上進(jìn)行掃描,這里也只是一個“點”的概念。就是這么一處名不見經(jīng)傳的“點”,其豐富的鐵礦和精湛的鑄幣冶煉技術(shù),北宋時期,卻牽動了我國著名的政治家、一代散文宗師歐陽修。歐陽大人來到上黨,激揚賦詩,贊美潞州柳林佳景的同時,并書下鴻篇錢幣經(jīng)濟巨著《乞罷鐵錢》收入《歐陽文忠公集》,千古傳世。
由京師汴梁出發(fā),徒步來到河?xùn)|上黨的歐陽修,何以要魂牽夢繞地乞罷上黨鐵錢?又是在何等的性情中抒寫下 《潞州城南柳林二首》?文宗歐公在潞州的情致究竟如何?帶著諸多問題、諸多的思緒,陽春三月,我們一行人等從長治出發(fā),向西南方向的高平市行進(jìn)。
去往王降村的公路兩邊楊柳吐翠,婆裟多姿。田埂間平整土地的大嫂告知進(jìn)入王降村的路線,道路彎曲倒也平坦,數(shù)十里的路程,到達(dá)目的地已是上午。
村子不大,270多戶,近1000人口。村中大廟前,七八個歇息的村民當(dāng)中,我們見到48歲的村黨支部書記秦志強,說起王降村在北宋時就開始鑄幣、冶鐵的歷史,秦書記只是驚訝不已,并不太清楚王降村用鐵鑄寫的輝煌過去,他只知道王降村的正南方叫“爐上”的地方至今鐵礦渣堆積如山、冶鐵缸鍋橫豎遍地,鐵渣上“雜草不生、種田難活”。說話間我們一起來到了村南正在修建新房的悅喜才老人面前,73歲的悅老漢放下手里的活,津津樂道,帶我們?nèi)ネ盃t上”遺址,他邊走邊指著腳下成片成片、僵硬無比的鐵礦渣說:“爐上為朝廷煉鐵的事,一輩傳一輩,具體哪朝哪代?距今幾百年?老百姓哪能說得清楚!苯又,悅老漢又彎腰搬起一塊碩大的鐵渣結(jié)晶體說道:“這些再進(jìn)行熔化又能成鐵,附近的小煉鐵廠不斷地來此購買,一直到1958年大煉鋼時,整座的硫鐵和鐵渣山被挖去了一大半,煉了鋼。至今這里的鐵渣還剩多少?無法記算。”
王降村的冶鐵遺址 “爐上”,這地方很特別,約2000多平方米的高臺上,東高西低完全由硫鐵、礦渣堆積而成,薄薄的一層黃土是近年村民覆蓋上去的,要試種田禾。偏西的鐵礦渣山上建有元、明、清三朝的官府冶煉工匠們的作坊場所,40余間不同朝代的建筑群組成院落,而且均為上下兩層結(jié)構(gòu),特別是中院10間上下兩層的明朝樓房建筑,用料十分講究,工匠留在建筑物上的手藝技巧相當(dāng)精細(xì)。經(jīng)考證,這處地方應(yīng)該是明朝廷置的“鐵冶所”,據(jù)《明太祖實錄》:“洪武七年(1374年)四月,命置鐵冶所官,凡十一所,每所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