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蛇獻美——趣說金銀幣上的蛇文化之三 |
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中國古代名畫系列(洛神賦圖)紀念銀幣。此套紀念銀幣由8枚1盎司長方形銀幣構成,其共同正面圖案為漢代畫像石“戰(zhàn)車圖”,背面圖案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才子曹植的《洛神賦》。此賦以幻覺的形式,敘寫人神相戀的神話。而賦中的“洛神”,其實就是曹植所暗戀的甄氏。
畫面上,曹植與洛神在洛水邂逅相遇:岸邊,曹植在隨從者的簇擁下,望著遠方凌波微步的美麗身姿,流露出一片驚喜和癡情;洛水中,衣帶輕飏、飄然若仙的洛神,似來又去,含情脈脈,傳遞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隨著畫卷的展開,曹植與洛神纏綿悱惻,或共蹈碧波,或乘舟偕行,共度美好時光。最后終因人神道殊,依依而別。洛神駕云而去,留下了一個無限凄美、千古流芳的浪漫主義經(jīng)典。
在《洛神賦圖》中,有一個細節(jié)非常精彩,那就是洛神的發(fā)式——“靈蛇髻”!办`蛇髻”始自魏、晉時期,髻式變化無常,隨時隨形而梳繞之,據(jù)說為曹魏文帝(曹丕)妻甄后所創(chuàng)。據(jù)宋代《采蘭雜志》一書記載:“甄后既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欲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后梳妝,則盤結一髻形于后前,后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宮人擬之,十不得一二也”。
也許,“愛美”是世界上任何動物皆有的天性。靈蛇看見甄后,變幻姿態(tài),與之媲美;而甄后卻從蛇形的婉轉曲折中,獲取藝術靈感,創(chuàng)造出時尚的發(fā)型。這是一種人蛇之間不同尋常的緣份,也是一種“美的交流”。
一位18世紀英國著名的畫家、美學家威廉•荷加斯,強調表現(xiàn)自然之美,提出了“交叉的蛇形線”是最美的命題。他的這個著名命題后來發(fā)展為“秀美”的審美范疇,對后世形式美學的研究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然而,威廉氏沒有想到,早在1000多年前,這一美學現(xiàn)象就被中國的女子甄氏發(fā)現(xiàn),并應用于化妝藝術而出盡風頭;之后,又有東晉的大畫家顧愷之,以神來之筆再現(xiàn)了這一中國蛇文化的風采,令洛神的形象更加風姿綽約,魅力迷人。(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