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鑒別的四大誤區(qū)與私家秘笈 |
發(fā)布日期:12-06-11 16:00:26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今晚經(jīng)濟(jì)周報 作者: |
市面上關(guān)于古幣收藏入門及鑒別古幣的書籍眾多,可以說很多收藏者都是從閱讀這些專業(yè)著作開始自己的收藏道路的。然而當(dāng)收藏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學(xué)以致用之后,就應(yīng)當(dāng)掌握更加靈活的甄別方法,而不是一味抱著書中記錄的幾條鑒別方法不放。 李勝魁認(rèn)為,目前古幣收藏及鑒別還存在一些常見誤區(qū),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可一“字”否決 古代金幣、銀幣、銅幣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鑄造方法。很多圖譜中都會告訴收藏者按圖索引,如果字跡某些筆劃不符合,就有可能是遇到了假貨。 李勝魁說,因此一票否決太過偏頗,“即使是同一個人寫同樣的字,也可能每次寫得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其他鑒定要素正確無誤,你不能單單因為筆劃就認(rèn)定為假幣! 很多時候,人們認(rèn)為錢幣上的字跡有出入,是因為文字部分出現(xiàn)了磨損。一般真的錢幣上的磨損是自然、均勻的,而后期仿制的錢幣往往有人為磨制的痕跡,一眼便知。 脆聲不一定是假幣 “有人說,古幣扔在地上,如果聽到的聲音是脆的,那么就是假幣,是后人仿制的錢幣。我倒覺得不一定。”李勝魁說,假的不一定聲都脆,真的不一定聲都悶,聽聲音主要是要判斷古幣的老化程度,這是需要多年的經(jīng)驗來分辨的。 很多古幣本身就含有一定的稀有金屬成分,這類古幣扔在地上,聲音一定是清脆的。只要你能判定錢幣中含有稀有金屬,那么錢幣就應(yīng)該是真的,因為仿制者不會考慮用高代價的成本制做假幣。 銅銹不一定“生根” 出土的古幣,一般都包有厚厚的銅銹。因此有人提出,鑒別古幣可以根據(jù)古幣上的銹有沒有“生根”來判斷:如果銹生根,那么就是老銹,就一定是有年頭的古幣;如果銹沒有生根,那么就是浮銹,是后人仿制時故意弄上去的。 李勝魁說,古幣長銹是正常的,但是一切物質(zhì)都是在運動的,有些古幣的銹是從旁邊的古幣上面“染”上去的,看起來自然像浮銹,實際上也是真銹。這種銹和浮銹要區(qū)別看待。 半傳世幣如何定義 出土的古幣有銹,而傳世的古幣有“包漿”,其實市面上流傳的部分古幣是“半傳世”的錢幣,也就是古人埋下去,幾十年后就被人挖出來,同樣是古人把玩、流通。這樣的錢幣介于傳世和出土之間(也稱為熟坑)。 此外,古幣的制作材質(zhì)不同,金幣和合金幣幾乎看不出包漿。 私家秘笈“六根斷錢法” 收藏古幣三十余年,李勝魁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很多簡單實用的判斷真?zhèn)蔚姆椒ā4舜谓邮鼙究稍L,他特別公開了私家秘笈“六根斷錢法”。 1. 眼。對于老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