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古錢概述 |
發(fā)布日期:09-04-26 08:42:35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 作者: 戎畋松 |
錢11種,“建國通寶”、“圣宋元寶、通寶”、“崇寧通寶、重寶、元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元寶”。宋徽宗是個十分優(yōu)秀的書畫家,所鑄錢錢文多出其手,文字清勁挺拔、鐵畫銀鉤,間架布局巧妙,給人以不能增損之感,加之精工細作,鑄工絕佳,為宋錢之冠。宋欽宗鑄有“靖康通寶、元寶”,欽宗在位不足兩年,宋便亡于金人,所以靖康錢傳世很少。 此外北宋初年四川發(fā)生王小波、李順起義,曾鑄“應運元寶”、“應感通寶”兩種銅錢,都極為珍貴。 南宋時海外貿(mào)易興盛,大量銅錢外流日本、南洋諸國,加上銅源縮減和紙幣的推行,錢幣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于北宋的變化。南宋錢以鐵錢為主,幣值多為折二,與北宋時以小平銅錢為主的情況有所不同。南宋自淳熙年以后就不再鑄對錢,而且書體也統(tǒng)一為楷書宋體字。南宋末年還出現(xiàn)了一種銅錢的代用幣“臨安府行用錢牌”,銅、鉛兩質(zhì),形體長方形,分“準壹拾文省”以及“兩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幾等。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北宋出現(xiàn)的“交子”,但交子的使用并不普遍,地域也僅局限于四川,到了南宋時紙幣的流通范圍就比較廣,種類也增多,最初使用的稱為“關子”,但最為通行的是“會子”。 南宋初年鑄錢仍沿襲北宋遺風,錢文有幾種書體,而且成對。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始鑄的“建炎通寶、元寶、重寶”,和紹興年間(1131—112年)所鑄“紹興元寶、通寶”都是這樣。宋孝宗鑄錢7種,為“隆興元寶、通寶”、“乾道元寶、通寶”、“純熙元寶”,淳熙的年號,僅用了6天就被廢除,改為淳熙,因此“純熙元寶”傳世極少,僅存1枚,以后又鑄“淳熙元寶、通寶”。北宋錢風只維持到淳熙六年(1179年),自淳熙七年起對子錢廢鑄,書體也一律改為楷書,并在錢背加鑄“柒”字紀年,這是我國最早出現(xiàn)紀年數(shù)字的錢幣。宋光宗鑄錢2種,為“紹熙元寶、通寶”(1190年)。宋仁宗是鑄“慶元通寶、元寶”、“嘉泰通寶、元寶”、“開禧通寶、元寶”,嘉定年間除了鑄“圣宋通寶”、“嘉定通寶、元寶”外,另鑄了17種錢文的嘉定鐵錢,有崇寶、全寶、永寶、至寶、珍寶等,創(chuàng)我國古代錢幣寶文品種之最。宋理宗改元八次,鑄錢16種,“寶慶元寶”、“紹定通寶、元寶”、“端平元寶、通寶、重寶”、“嘉熙通寶、重寶”、“淳祐元寶、通寶”、“開慶通寶”、“景定元寶”,此外寶祐年間還鑄行了一種非年號錢“皇宋元寶”。宋度宗鑄“咸淳元寶”錢,度宗以后諸帝就再未鑄錢。 遼的鑄錢早期受五代影響,后期受宋錢影響較大,多是小平錢,鑄量較少,制作多粗糙,文字僅隸、楷體,沒有對子錢,遼錢中“天顯通寶”、“會同通寶”、“應歷通寶”、“保寧通寶”十分罕見。“大遼天慶”為大錢,是國號、年號合一的錢幣,此外還有契丹文的“天朝萬順”等。 西夏錢幣有兩大類:西夏文錢和漢文錢。西夏文為從前的錢幣學家所不識,稱為“屋馱錢”,西夏錢法受宋影響,多年號錢;且錢形規(guī)整,文字精好,工藝水平比遼錢要高。其西夏文錢幣的鑄行早于漢文錢,有“福圣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祐寶錢”、“天慶寶錢”、“大安寶錢(折二)”。 金滅北宋后,取得了宋朝在陜西的鑄錢力量,所以金的錢幣品種雖不多,但每一種錢都很精美、工整,尤其是篆書“泰和重寶”錢,錢文玉筋篆為著名書法家黨懷英所書,制作十分規(guī)整,號為一絕。此外篆書“皇統(tǒng)元寶”,也極為少見。傳世數(shù)量較多的是“正隆元寶”,還有“大定通寶”、“泰和通寶、重寶”、“崇慶元寶、通寶”、“至寧元寶”、“貞祐通寶、元寶”,這幾種錢皆是珍罕錢幣。金人扶持的劉豫偽齊政權,曾鑄過“阜昌元寶、通寶、重寶”,有楷、篆兩體,俱是書法優(yōu)美、鑄造精整,均十分珍稀 七、元代錢幣 到了元代,由于受西域及阿拉伯、波斯的影響,白銀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同時元朝自建立之初就大力推行不能自由兌換的寶鈔,使紙幣成為流通中的基本貨幣,又曾多次禁用銅錢,銅錢在流通領域中已不占有主要地位,所以元代錢幣雖然種類較多,但其數(shù)量與唐、宋錢相比卻少的多,而且制作水平與宋代相比也倒退了。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