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題材貴金屬紀念幣縱覽(三)——論“辛亥革命”70周年金銀紀念幣的取材意義 |
發(fā)布日期:11-07-22 15:07:01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 作者:陳麗華 |
“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銀幣重1盎司,直徑40毫米,面額35元,發(fā)行量4000枚。同是紀念辛亥革命的題材,銀幣的設計手法與金幣完全一致,但表現(xiàn)點則有所不同。銀幣背面圖案的目光聚焦,是武昌起義之前半年的廣州起義。而銀幣的正面圖案,是一座孫中山立像雕塑。
孫中山去世后,為了表達追思,全國各地都建有孫中山雕塑,但“辛亥革命70周年”銀幣正面圖案的表現(xiàn)手法并不多見。幣面上的孫中山,偉人身穿大衣,內(nèi)著中山裝。右手拄著文明杖,左手插在腰部,兩眼平視望向遠方,神情篤定,目光睿智,有國家風云蕩然在胸的英氣和大氣。偉人心中,恐怕也有“碧血橫飛,浩氣四塞”的感慨吧。 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銀幣正面圖案
“辛亥革命70周年”銀幣的正面圖案,相對循規(guī)蹈矩,畫面的結構,分為上、中、下3個區(qū)域,中間區(qū)域,又有左、中、右之分,上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huán)形文字,很大氣,也很莊重。下者為“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中文字樣,很簡潔,很凝練。中間區(qū)域,左側是辛亥革命起義的年份“1911”,右側為紀念銀幣發(fā)行年份“1981”,這種排列,有似緊隨孫中山之后,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立在正中的,是旗手孫中山。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有意把雕塑孫中山做成仰視之狀,也不是高仰之勢,只是抬頭可觀的那種。這種角度,應該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如果過高,產(chǎn)生距離感,拉大了民眾與領袖的關系。如果過低,則表現(xiàn)不了民眾對領袖的敬仰之情。這種恰到好處的微仰,既掩飾了孫中山身高方面的不足,又把大家對領袖的敬慕情感表現(xiàn)了出來。
1981年是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貴金屬紀念幣的第3個年頭,此時中國人民銀行的貴金屬紀念幣選題,其涉及的面還相對狹窄。因此,果斷地選擇“辛亥革命70周年”,應該是一個大膽的拓展。“辛亥革命70周年”金銀紀念幣雖只有兩款品種,正背面圖共4個畫面,且分別安排了4個圖稿。但這種積極的做法,從一定意義講,也是對過去淡漠“辛亥革命”的一種強力的補償。
金幣的背圖,表現(xiàn)的是武昌起義場景。銀幣的背圖,以廣州起義為主題,表現(xiàn)視角,落在位于廣州東郊的黃花崗72烈士墓上。
1921年12月,廣州起義10周年之際,孫中山應鄒魯請求,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作序;叵氘斈昶D辛,孫中山感慨萬千,“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闭驗槿绱,他對廣州對廣州起義做出了高度評價:“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