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說法流傳很廣。2013年,一群中國大媽向華爾街大鱷發(fā)起宣戰(zhàn),分分鐘甩出1000億人民幣,買走300噸黃金阻擊黃金價格大跌。北京菜百等商場人摩肩接踵,買黃金拼的是力氣。
中國大媽一戰(zhàn)成名,但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中國大媽在波詭云譎的金價盤跌中敗得一塌糊涂,黃金價格已經(jīng)不顧大媽們的美好愿望,從1900多美元每盎司跌至近期的1200美元/盎司。
中國大媽已經(jīng)賠得很慘,心中的苦水自不必說。
300噸黃金,對于全球每天的現(xiàn)貨交易,不過九牛一毛,對于期貨市場更是可以忽略不計,阻擊華爾街大鱷,也只是一個極富夸張的段子。但一個事實不容忽視,賠得慘不忍睹的這群中國大媽卻成了不懂市場,盲目投資的替代詞。
閱歷深厚的不少中國大媽的思想停留在幾十年前,認為買個金磚硬邦邦放在家里踏實,金燦燦的一定能夠保值增值;不像股票跌到底什么都沒了。碰上金價大跌,沖動自然一浪高過一浪,這不難理解。
但是毫無疑問,這種認識是很膚淺的,明顯存在認識盲區(qū)。
在全球金融體系中,黃金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的黃金,已經(jīng)異化為一種投資工具,避險工具,黃金價格更多的是與美元等主要貨幣流動性緊密相關。2008年,全球爆發(fā)金融危機,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持續(xù)貶值,黃金價格有了一段風光的上漲行情。但隨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逐步推出,美元表現(xiàn)堅挺,這是黃金價格一路暴跌的重要原因。
這些投資邏輯明了之后,時機的把握便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業(yè)內(nèi)專家認為,中國大媽高位買入黃金,是刀口上舔血,與2007年時的多頭情況一樣,當年上證綜指從6124點跌至5000點,很多投資者就叫嚷著抄底,把A股市場的系統(tǒng)性風險拋之腦后。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到黃金市場采訪發(fā)現(xiàn),黃金商場人依然絡繹不絕,但抄底投資的少,剛性需求占多。有專家認為,金價下跌空間有限,1200美元/盎司一下,是該出手就出手的好機會,中國大媽這時候蜂擁而至,這該是多么值得慶幸的事。
應該反思的不僅僅是中國大媽。金價在1900美元/盎司以上時,一些上市也是臨時抱佛腳,大手筆“淘金”。2011年9月,多家公司發(fā)布“淘金”公告,從“淘金熱”兵分兩路,一路是參股黃金投資基金,閩福發(fā)A是典型代表,公司動用1億元人民幣中金增儲(北京)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一路是“吃進”金礦,華業(yè)地產(chǎn)和方大碳素表現(xiàn)突出。
相信這些臨時抱佛腳的上市公司,已經(jīng)品嘗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的滋味。
投資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之上的一門不淺的學問,僅僅靠力氣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