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金餅收藏 |
金餅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圓形金幣。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征,其自身具有天生的貨幣職能。我國早在商代就已開始了黃金的冶煉,在河北嵩城商代中期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都曾先后出土過黃金塊和小片金葉。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金版(因金版上有“爰”字,被稱為爰金)是我國最早的黃金貨幣。秦統(tǒng)一中國后,銷毀了六國的貨幣。并將貨幣分為二等,規(guī)定以黃金為上幣、半兩(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貨幣立法。秦朝和西漢初期的黃金貨幣形制除金版外,大都以金餅為主。西漢金餅,一般不作流通使用,只是作為貯藏、賞賜、饋贈、進貢、贖罪和大額支付等用途。當時的金餅形制大多是圓形薄餅狀的,在底部還刻有各種文字或記號。計量單位有斤、兩、株等。陜西興平、臨潼兩地的古城遺址都曾分別出土過秦代金餅;西漢金餅則相對較為多見,流通地域也比較廣泛,幾乎遍及全國,全國大部分省市都曾出土過漢代金餅。總的來說,漢代金餅的存世數(shù)量要比戰(zhàn)國時期的金餅多,且體積和重量也要大一些。這些金餅,直徑通常在5.6~6.5厘米之間,重量各不相同,其中最重的達462.2克,最輕的也有207.57克,平均重量約為250克,即漢制一斤左右。若按當時的比價計算,一枚金餅約值萬余枚“五銖”銅錢,當時粟米價每石約合70枚銅錢,而百畝良田的年收入也不過萬枚錢而已,由此可知,黃金作為上幣在當時是多么的珍貴。 西漢金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