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把錢幣名齋館(張春嶺)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3月下旬,如需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m.024w.cn/),謝謝! 大文豪蘇東坡在《喜雨亭記》中說:“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钡玫揭豢钫湎〉腻X幣,是每個錢幣藏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假如得到的是古錢幣中最為珍貴的孤品,收藏家大概就會手舞之、足蹈之,甚至邀請同好雅集共賞、吟詩作文志喜留念。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他們干脆以所獲的錢幣作為自己的齋館名號,以示永志不忘。 張叔馴是當(dāng)年與方若、羅伯昭齊名的錢幣收藏界領(lǐng)軍人物,俗稱“南張、北方、西蜀羅”,曾經(jīng)擁有國寶金匱直萬、大齊通寶、靖康元寶、隸書小平銅錢等珍稀古錢。其中的大齊通寶,為中國古錢之最。第一枚大齊通寶,是清朝書法家戴文節(jié)的藏品,因缺一角,世稱“破大齊”,據(jù)說這枚錢幣已經(jīng)埋入地下不在人間了。抗戰(zhàn)前張叔馴也得到一品那是于鄉(xiāng)間兒童所踢的毽子上取下來的已被鉆了四個系繩子的小洞,世稱“四眼大齊”。張叔馴得到此品從此自號“齊齋”。當(dāng)時他的藏品天下第一,古錢收藏如山,珍稀品如云,隨便抓一把里面就有天策府寶、南宋鐵母數(shù)枚。因為他的好古錢太多,選擇齋名也不容易,但是最后選擇了“齊齋”作為齋號,說明大齊通寶在他眼里確實非尋常錢幣可比。 陳仁濤為上海富商,浙江鎮(zhèn)海人,生于上世紀初,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病逝于香港,因收藏有“國寶金匱直萬”,名齋曰“金匱室”,自號“金匱室主”。“國寶金匱直萬”是新莽時期錢幣,錢體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圓形方孔,篆書直讀“國寶金匱”四字,下部為一鏟形,篆書“直萬”二字。此錢以其造型的奇特、書法的古樸和存世的稀少而被錢幣界譽為古錢魁首。據(jù)說該錢曾易黃金千兩,世間僅存兩枚,連古罕珍品過眼無數(shù)的錢幣學(xué)家,見過后也忍不住贊嘆它“真泉中之尤物也”。 陳仁濤生平喜好收藏,上世紀三十年代愛上古泉,于是廣事搜羅,收藏漸富。1934年春,陳仁濤曾出價十余萬元購得方若舊雨樓全部藏泉。張、方、羅、陳四家之藏,陳氏已占其二。由于得到藏泉名家戴葆庭、馬定祥等人提供錢幣藏品,至上世紀四十年代后期,陳仁濤已收集到迄今我國最完備的一份古貨幣,其中不少是碩果僅存的稀世珍品。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香港學(xué)者徐镕先生觀看過陳氏藏泉后評說:“金匱室所藏歷代貨幣,多逾萬種,孤品尤伙,皆故宮之所未備!鄙虾=夥徘跋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