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館:在“水城”里體驗(yàn)“水下生活” |
除了城市最佳實(shí)踐區(qū)的“水城鹿特丹”案例,鹿特丹還參與“荷蘭水之周”活動,交流探討氣候問題。
鏈接:跟早報(bào)游鹿特丹館
人工云模擬鹿特丹氣候
展館內(nèi)的一大亮點(diǎn)是人工云。漂浮在展館上空的人工云可隨時變色,以塑造多種不同的天氣模式,模擬鹿特丹不可預(yù)知而又極具挑戰(zhàn)的氣候問題。
參觀者進(jìn)入展館時,或許正遇上艷陽高照的晴朗天氣,但沒過一會兒,陽光逐漸消失,隨即而來的可能就是閃電和雷雨。理查德·沃夫克介紹,一系列的天氣變化在9分鐘內(nèi)便可以完成,雖然只有短短的9分鐘,卻足以讓參觀者感嘆氣候無常。
雨下再大腳也不會濕
人工云降雨系統(tǒng)使得展館內(nèi)隨時都可能下雨,那如何保證展館不被水“淹沒”?鹿特丹的創(chuàng)新技術(shù)——水廣場的應(yīng)用,確保無論展館內(nèi)“雨”下得多么大,游客的雙腳都不會淋濕。
水廣場設(shè)在展館的中心地帶,從天而降的水幕上顯示鹿特丹的英文拼寫。在鹿特丹的市中心,水廣場提供了一個娛樂和休閑的空間。而在暴雨天氣,水廣場可瞬間變身,成為一個防止積水的“排水道”。
流動房屋兩地同時亮相
在展館中,參觀者將看到兩個漂浮在水面上的“圓球”,這并不是裝飾物,而是一個可供居住的房屋。鹿特丹市5月才開始啟用的“流動房屋”將同時在世博會上亮相。
站在“岸邊”的圍欄旁,參觀者能看到透明“圓球”中擺放著床、桌、椅等生活必需品。坐在“圓球”中的椅子上向外望,周邊的景色能盡收眼底。想知道生活在水上的感覺是怎樣的?只要走進(jìn)“流動房屋”,答案自然揭曉。 |